肆虐西非洲四國的伊波拉病毒,再有一名美籍醫療人員證實受感染,病情嚴重但情況穩定,這是繼美籍醫生布蘭特利(Dr. Kent Brantly)後,利比里亞短短兩日內第二位外籍醫護人員中招。
最新感染病毒的是懷特博爾(Nancy Writebol),本身是國際事工差會(SIM)的傳教士,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服務的她,在愛爾亞醫院對伊波拉病毒隔離病房的保護衣進行消毒工作,是SIM及善普施(Samaritan's Purse)伊波拉抗疫團隊成員。懷特博爾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有兩名子女,和丈夫大衞同在利比里亞愛爾亞醫院服務,施普善副總裁艾薩克絲形容,懷特博爾出現了伊波拉病毒的所有病徵,病情嚴重但穩定。
布蘭特利的病情非常嚴重,但仍可與醫護人員說話並用電腦工作。但同袍對他能戰勝病魔充滿希望,因為是布蘭特利自己首先發現感染症狀,立即進行治療。雖然伊波拉致命率高達90%,但善普施發言人強調,及早治療是擊敗伊波拉的關鍵。
塞內利昂助理衞生部長形容疫情越來越恐怖,為控制疫情,利比里亞前日(周日)宣佈關閉大部份邊境通道,餘下開放關口將執行嚴格檢疫措施。
籲港人勿往當地旅遊
另外,本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伊波拉病毒傳播率和死亡率高,呼籲港人如非必要,不要前往爆發疫情的西非國家。本港衞生署表示密切監察伊波拉疫情最新發展,當局今年4月初已向全港醫生發信報告當地最新發展,港口衞生處亦已於4月和6月向旅遊業議會和旅遊業界,提供有關疾病的資訊和世衞對疫情最新的風險評估報告。目前沒有預防伊波拉病毒的疫苗。旅客若從受影響地區返港,應留意返港後21日內的健康情況,若不適如發熱、嘔吐、腹瀉、皮疹、出血,應即求醫,並向醫生報告最近的旅遊紀錄。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