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認為有一層樓才是平盤,未有樓就是短盤,令很多人擔心自己作為冇樓一族好蝕底,高追也要急急忙忙上車。其實一個人出世那天,誰會有樓,每個人都是短盤,只是讀飽書投入社會工作,儲到首期,工作亦提供到穩定收入供樓,才開始置業。所以,置業的首要考慮是有沒有能力。未儲到首期,工作還沒穩定,靠過份借貸去買樓,超乎自己供樓能力,未必是好事。即使有能力,亦可考慮樓市在循環的那個位置,在頂𥧌或者見底,置業是不少人一生最大的投資決定,摸頂入市風險非常高。對未來造成的生活壓力亦不容低估。不少在97年摸頂入市的,今天賣出,才勉強打平,還未計過去十多年所捱的貴息。估頂或估底當然困難,若然自己夠首期和有穩定收入,可以承擔未來利息上升,則何時入市也沒所謂。退休之後,大可將手頭物業做逆按揭,有樓自住之餘,還拿一筆穩定的生活費,安享晚年。塵歸塵,土歸土,百年歸老之日,又變回短盤。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