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交戰各派的武裝組織在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及第二大城市班加西(Benghazi)的戰鬥升級,在剛過去的周末至少有59人死亡,令過去兩星期衝突死亡人數增至逾150人,是自2011年前獨裁者卡達菲被殺以來最血腥衝突,引發西方多國撤走外交人員和僑民,而英國在撤走外交人員時更險些遭騎劫,凸顯當地治安不靖。
效忠前將領哈夫塔(Khalifa Hifter)的特別部隊上周六在班加西攻擊伊斯蘭武裝組織,重奪早前失落的四個軍營控制權,並殺死八名武裝分子,包括策動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襲擊的「伊斯蘭教法虔信者」(Ansar al-Shariah)主嫌扎哈維(Mohammed al-Zahawi)的兄弟艾邁德。衝突延續到翌日,造成最少38人死亡,其間有民房被火箭擊中。
機場激戰 兩燃料庫起火
的黎波里的機場是另一個主戰場。機場一直被西部山區津坦(Zintan)的武裝分子佔據,上周六,伊斯蘭組織利比亞革命行動空間(LROR)企圖奪取機場,激戰中有火箭誤炸埃及籍民眾聚居地,埃及外交部指有23名埃及工人被殺,但利比亞內政部否認。
越來越多伊斯蘭武裝組織前天(周日)趕來增援,令機場連續兩日遭猛烈炮火攻擊,波及附近一個儲存600萬公升原油的燃料庫,觸發大火,燒了一天仍未被救熄之際,昨天再有第二個燃料庫着火,情況非常危險。該燃料庫是的黎波里主要供應來源,國營油公司警告大火或觸發人道及生態災難,利比亞政府要求國際援助,並透過facebook呼籲機場方圓五公里的居民疏散。
衝突兩周150死 多是平民
有95死400傷,班加西則有55人死亡,當中大部份是平民。眼見局勢日漸失控,美國上周六率先派戰機護送外交官員撤到鄰國突尼斯,強調只是臨時措施,但聯合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土耳其和埃及紛紛跟隨,並呼籲國民盡快離開當地,其中英國大使館的車隊在前往突尼斯途中遭槍手伏擊,幾乎被騎劫,最終無人受傷。中國也呼籲在當地的國民盡快離開。
自卡達菲倒台後,利比亞充斥軍閥跟武裝組織混戰,西方國家擔心情況一旦持續會影響石油供應。利比亞新國會將於下月召開首次會議,議員日前表示希望交戰各派屆時能達成政治協議,取締LROR等非軍方武裝組織,但預料對改善局勢的實質作用不大。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