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箱不足窒礙減廢

回收箱不足窒礙減廢

【本報訊】環團綠領行動本月進行調查,發現路邊垃圾桶與回收箱的比例失衡,其中沙田圍更是37:1,即平均37個垃圾桶才有一個回收箱,總幹事何漢威批評政府推行力度不足,「政府成日都話要源頭減廢,但自己工作都做唔好」。調查亦發現增設回收箱及教育後,約三成半市民會主動將垃圾分類。

環團籲政府多宣傳

綠領行動於7月進行實驗,以本港六個地區包括筲箕灣、銅鑼灣、中環、沙田圍、長沙灣及旺角作試點,統計垃圾桶與回收箱比例,除了沙田圍是37:1,筲箕灣和旺角也得出比例高於10.5:1的官方數據,分別是26:1及14.8:1,反映垃圾桶過多,何認為回收箱不足會減低市民回收意欲,「想回都冇得回喇!」
調查又在相同地點增設回收箱兩小時作實驗,測試市民會否使用回收設備,發現約一成半市民會主動將垃圾放入正確的回收箱,而可回收的垃圾約有兩成,反映提供更多街道回收設施可助減廢回收。「政府四年前已經話要增加四合一收集桶,但完全冇時間表。」他斥政府部門各有各做,「環境局係有個發展藍圖,但康文署、食環署完全冇配合」。
為測試教育的重要性,行動加入義工向市民講解回收,有三成市民改將垃圾放入回收箱,何漢威認為結果反映政府應在宣傳下工夫,「三堆一爐都可以賣廣告喇,點解唔可以推動市民使用回收箱?」他批評自1998年推動三色回收箱後,環保工作停滯不前。
環境保護署回應指分類回收箱的數目是按實際情況及需要而決定,如街道空間、人流等,並指現時全港有2,200多套「多合一」回收箱,會逐步更換舊式回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