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創銀(1111)及永亨銀行(302)先後易主,仍由華資家族任大股東的本地上市銀行,只剩大新銀行集團(2356)。對於最終會否步放售之路,集團附屬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王伯凌對本報表示,主席王守業早已表明對併購持開放態度,「呢刻無意願沽售」;自己作為管理層只專注提升股東價值,他相信中型港資銀行,仍有一定市場地位可爭取。
記者:劉美儀
最能反映銀行核心價值的是股本回報率(ROE),王伯凌期望,以3至5年中期計,該行「ROE可維持10至12%水平」。大新銀行集團為大新及豐明銀行之控股公司,持有該集團74.59%的大新金融(440),王守業為單一最大股東(持40.75%),其兒子王祖興現為大新銀行集團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創銀及永亨出售後,大新是否更頻密獲斟放盤?在大新任職快將廿載的王伯凌表示,並不清楚,亦不能代大股東及董事會回答,只說「Harold(王祖興)才40多歲,對營運銀行好大決心,commitment(投入度)好高……他掌舵後ROE持續穩步提升。」
王伯凌:王祖興很投入
2011年是大新發展里程碑的一年,家族第二代執掌銀行帥印,藉穩健進取策略,該行ROE開始顯著回升,從該年底的7.6%,升至去年底10.8%。
新加坡華僑銀行向永亨小股東提出全購要約,明日截止,本月初突「殺出」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 Capital大手增持,疑狙擊華僑逼其提價,此舉在本地銀行併購史上甚為罕見。
事件是否反映華僑出價偏低?港銀放售不應低於2倍市賬率(華僑全購作價1.77倍市賬率)?王伯凌認為,對沖基金自有一套營運心得及策略,加上買家要取得九成股權接納進行私有化,複雜性增加。
買家攞控權要畀溢價
但無論如何,他相信「(買家)若要攞(港銀)控股權一定要畀溢價」,按現市況推算,銀行價值下限不能低於1.8倍,他說「應介乎1.8至2.2倍市賬率……3倍當然不可能」。
創銀及永亨易主後,本地華資上市銀行只剩東亞(023)及大新。王伯凌相信,港銀仍有一定市場地位,「可以做出成績,仲有得做」。香港背靠祖國提供了整合大中華市場的戰略角色,他指很多國際金融中心,都保留專門服務當地客戶及社區的本土銀行,大新亦「銳意」走本地銀行、服務本港經濟路向,「始終香港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