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A股最壞時刻已過

渣打:A股最壞時刻已過

【專訪】
中國經濟及股市長期被看淡,渣打亞洲區域研究主管馬德威(David Mann)認為,主因不少市場人士希望借販賣內地經濟問題從中獲利,但事實證明,中國及新興市場已離開最壞情況。他更稱,中國最強大的威力,為政府可透過人民銀行,隨時向指定行業提供資金支援。

鬼城變人口稠密商業區

唱淡中國的市場人士如何獲利,馬德威未有透露其想法,惟他估計,西方投資者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受重傷,故主觀地認為下一次金融危機,應該輪到中國或東方市場,幸至今仍未發生。他引述早前內地出現死城例子稱,近日有博客親身前往尋找鬼城,更刻意跟隨《60分鐘時事雜誌》的路線,發現當年所謂的鬼城,現時已經變成人口稠密的商業區,反映50%至65%人口城鎮化的威力之餘,亦可見不少人對中國經濟存負面看法。
據中國人口發展與研究中心早前數據顯示,2010年時城鎮化人口已達50%。除城鎮化外,中國亦正推行多項系統性改革,令市場對中國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或令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渣打亦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會由去年的7.7%放緩至7.4%,由明年起,更會跌穿7%的增長。馬德威認為,中國在過去高速增長及現時進行改革的前提下,增長放緩屬正常。他強調,倘未來數年中國續以7%左右增長,10年後將令GDP翻一番,仍遠較不少發達國家快。

人行隨時向弱勢板塊放水

另一纏擾中國前景的信託、理財產品及影子銀行問題,馬德威認同指,中國確存在理財產品及信託的違約風險,亦有廣範的影子銀行問題,惟他認為,多數資金投資於非證券化市場,當中沒有涉及太多衍生產品,故槓桿比率亦接近零,與歐美的影子銀行不同,反映相關借貸仍健康。
馬德威強調,坐擁數以萬億美元計儲備的人行,可藉着對內銀指導,向指定板塊釋放資金,有相當強大威力,即使內地正推行系統性改革,亦毋須對A股過份悲觀。

記者:董曉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