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Q&A

伊波拉病毒Q&A

Q:甚麼是伊波拉病毒?
A:伊波拉病毒是一種線狀病毒。現在有充份證據證明它存在蝙蝠體內,通常人們透過直接接觸蝙蝠,或接觸到與蝙蝠接觸過的患病黑猩猩而中招,並經由血液、體液及器官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病毒潛伏期達兩日至21日,早期症狀包括發燒、身體極度虛弱、肌肉痛及喉痛,繼而嘔吐及腹瀉,甚至內外出血。

Q:疫症在甚麼地方爆發?
A:病毒1976年在中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率先爆發,之後在烏干達及蘇丹爆發,直至今年初首次在西非洲幾內亞爆發,之後幾個月迅速擴散到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尼日利亞。

Q:怎樣預防?
A:避免觸摸患者身體、體液及其物品;照顧患者時要戴手套及口罩,並要經常洗手。同時避免生食獸肉及接觸患病的蝙蝠、猿猴。

Q:一旦受到感染,應怎樣處理?
A:實際可做的不多,現時未有針對病毒的疫苗,染病後的死亡率達90%。患者常會出現脫水,應多喝電解質沖劑及吊鹽水。

凱內馬政府治療中心人員為疑似伊波拉病人抽血化驗。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