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r物語:缺水重價 放水重勢 - 張士佳

Trader物語:缺水重價 放水重勢 - 張士佳

最近同兩班學生飯局,可以話係散戶投資者的寫照,第一班同學日炒夜炒,你問佢哋點解個市升,可能唔係講得太清楚,總之有錢入就升,見突破就追,屬於「勢」派。而另一班學生較為學術派,早前問我買乜好,我話內房,但他們對大市半信半疑,又退市、又佔中、又反貪腐,唔太敢入市,現在再次問我買乜好,我都係內房,佢哋第一個反應係已升好多,唔太值博,這批學生屬於「價」派。其實,討論了幾十年,投資不離「價」與「勢」,價者價格低於價值也,唔抵唔買;勢者趨勢已成,買的人較進取,願意搶價,沽的人只係邊升邊沽,所以上升趨勢便形成。
那究竟價緊要還是勢重要?以我個人見解,缺水之時重價,水多之時重勢,因為缺水之時,大家手緊,勢道一成升了少少,已有人食糊,人同此心,大勢難成。相反,多水之時,大家問有乜嘢買,甚少問你要沽乜,重價者往往失諸交臂,幾次之後,唔難保會不問價追,人人搶上,唔易有平價機會,由5月升到現在,五窮六絕,原來係對淡友講的,大市升到上來股價仍平,未必是機會,一係就堅持睇「價」唔買,最多唔賺就算,要買的就只有趁勢,過去幾年內地控制銀根,箍得死死,所以跟勢炒者無啖好食,但最近似有放水迹象,到底「勢」派能否反敗為勝?主要取決定於「勢」能否持續。

內房有價有勢

「可以持續的勢」聽落好似只係事後先分辨得到,但其實有時一個趨勢展開,我們可以從常識加經驗去推論。譬如話,推動呢一波升市的兩大消息,係中央放水同取消樓市限購令,中央推出政策一向係有連續性同穩定性,極少反來覆去,之前係收水時期,就算股市跌、企業出現債務危機、經濟數據轉差,人行都繼續收水,政策唔會搖搖擺擺;而限購令其實都一樣,壓抑樓價時,就算偶然有地方政府因為「當地環境」而想放寬,都會好快俾中央打返轉頭。
以上中央政策都運作了一段長時間,而最近人行連續幾次暫停收水,明顯就係一個轉向訊號,加埋國庫現金定存招標同向國開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誤讀嘅機會應該唔高,只要方向一旦轉了,就會持續落去,唔應該成日疑心佢又行返轉頭。限購令方面,之前一個半個城市偷雞,最終都係要打回頭,但今次溫州爆出取消限購令,原來6月中已開始「只做不說」,近日更傳出仲有廿幾個城市都係咁,所以,圖表上內房股過多月前已升破橫行區,當時大家唔明,現在真相大白。
內房股勢道持續機會大,咁究竟價又是否好貴呢?如果大家搬出圖表,應該看到價位屬於近兩年的最高區間,非常唔抵,但睇價唔係睇圖,最低限度都睇市盈率市賬率,睇返兩者,其實都並唔偏高,即係話價唔貴兼且有勢,而上周五美股調整,仲唔係機會做番轉中期長倉,有價有勢,仲唔「架勢」?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