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正馬卡龍旋風 四年開六店Paul Lafayet銷售年增30%

食正馬卡龍旋風 四年開六店
Paul Lafayet銷售年增30%

【專訪】

法國甜品店近年其門如市,來自法國的百年老店紛紛來港開店,掀起馬卡龍(Macaron)旋風。其中較早紮根的Paul Lafayet由法國人Toni Younes於2010年在香港創立。四年間,分店擴充至現時的六間,公司每年銷售均維持增長三成,計劃明年到上海及北京開分店。
記者:郭曉琳

「想用大眾化價錢引入法國甜品。」Toni指,以前經營產品設計公司,經常往返香港,發現只能去酒店才品嚐到馬卡龍,認為香港有潛力發展。他與家人2007年來港定居,2010年在商場K11開設首間店舖。之後所有分店都設於大型商場內,「商場夠衛生,亦有助建立品牌形象」。

Toni Younes(右)認為若能保持產品質素,甜品仍有發展空間。左為其兒子Merwann Younes。 黃耀興攝

每間分店回本須三年

他表示,每間分店投資約100萬至300萬元,平均要兩至三年回本,每間分店每年的同店銷售增長約一成。
自由行來港旅客數目減少,惟Toni表示內地客源只佔15至20%,「睇到今年農曆新年之後香港經濟有放緩,預期今年增長會比上年略減」。但今年仍會維持多開3間舖,其中一間位於IFC的分店將在8月開幕,來年則計劃開兩間分店,「個地區有潛力先會開,屯門、太古或者機場都有發展空間」。
過去兩年,越來越多法國甜品店落戶香港,單是在海港城一個商場,便至少有四間甜品店出售馬卡龍,甚至連街坊麵包店都在賣馬卡龍。Toni坦言競爭的確激烈,但銷售不跌反升。「反而做大咗個餅,更加多人認識咩係法國甜點,會去嘗試」。他認為激烈競爭下將淘汰部份甜品店,若能保持產品質素,行業仍有發展空間。

計劃明年北上開店

Paul Lafayet雖然沒有悠久的歷史背景,但品牌以本地化作賣點,除了將產品甜度降低,亦會以南中國當造的材料製作不同口味的甜品,例如烏龍茶、荔枝等,迎合香港人口味,「喺香港有工場日日人手製造,靈活性會高啲,可以依公司客要求訂製唔同口味嘅產品」。今年更配合中秋節推出馬卡龍特色月餅,滿足香港市場需要。
在香港站穩陣腳後,Toni希望在明年打入內地市場,目標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開店。「中國人鍾意送禮,而且越來越識得享受生活,有好大潛力」。為確保產品質素,產品將由香港工場統一生產才運去內地出售。被問到最終會否希望回流到法國開舖,他笑說:「當然,但呢個目標比較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