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快成國際貨幣三甲料兩年後超越日圓英鎊

人幣快成國際貨幣三甲
料兩年後超越日圓英鎊

【本報訊】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倍數速度增長,無論是點心債、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市場、人民幣離岸中心等各方面均有跳躍式發展;交通銀行報告更預期人民幣最快於2、3年後超越日圓和英鎊,成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貨幣,惟人幣自由兌換及資本賬開放未有時間表,窒礙其作為金融交易和儲備功能的國際貨幣角色。
記者:周燕芬

中國人民大學與交通銀行合作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指出,以跟踪全球範圍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和外滙儲備等三方面人民幣份額發展情況顯示,於2013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為1.69,與國際貨幣一哥美元和二哥歐元相距仍遠,後兩者國際化指數分別高達52.96和30.53;不過與英鎊的4.3和日圓4.27則有所拉近。報告樂觀估計,若金磚開發銀行順利展開、中國拉美合作加強,最快未來2、3年,人民幣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

視乎資本賬開放進程

不過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國企可以有較大主動權,選擇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這方面可以較快超逾英鎊和日圓。然而作為金融交易和儲備功能,則視乎人民幣自由兌換及資本賬開放進程,國際化進程較難掌握。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貿易業務金額達3.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幅59.5%;其中貨物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佔比達16.9%。以人民幣作跨境直接投資達4,699億元,升156.1%;其中用於境外直接投資的人民幣使用率達32.5%。
2013年全球貿易人民幣結算份額由1.53%增至2.5%;全球資本和金融交易的人民幣份額由1.12%增加至2.08%。澳洲和南非等多國貨幣監管機構已表明將人民幣納入外滙儲備範疇。至今中國已跟25個國家地區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涉及28,182億元。

渣打:今年加快國際化

渣打銀行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形容,今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倍數計增長,原因是歐洲與中國貿易量在增長,中國亦拓展離岸人民幣回流投資內地資本市場機制,提升吸引力。瑞穗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分析,美國監聽案件讓德國總理默克爾惱火,法國巴黎銀行被美國處以10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均促使歐洲加快向人民幣招手。
展望未來發展,渣打劉潔認為美國一旦加息,將令中美之間息差收窄,會吸引更多要使用人民幣的企業,改以發行人民幣債券,有利離岸人民幣債市發展。下半年經常盈餘將令人民幣將重捨升值壓力,於今年底美元兌人民幣滙價在6.09水平。中銀香港謝國樑則指出,由於人民幣上半年曾出現明顯貶值,單邊升值預期不再,令人民幣短期投資風險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