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注資行動停了10天後,昨早在紐約時段(清晨約5時),再按港元強方兌換保證價(每美元兌7.75港元),承接美元沽盤並向市場放出53.48億元資金。該局副總裁彭醒棠首度撰文分析近期資金流向,指儘管部份港元買盤「可能與海外投資者增持港股有關」,但主因仍是「一般商業活動所導致」,單是今年6至9月H股派息高峯期,港元需求便達2,000億元。
對於有說法指滬港通開通,故資金提前流入部署,他認為論點「並不成立」,因為經此渠道投資A股,是以人民幣結算,海外投資者毋須先換成港元,可直接以美元兌換人幣。
經T+2結算後,下周二銀行體系結餘增至2,129.19億元;是次乃該局於本月內,第15次注資行動,月初至今該局共注資490.51億元。
副總裁:港滙短期仍強勢
彭醒棠昨在《匯思》專欄內撰文「資金再度淨流入港元」,就近日資金流入引發的各種猜測解構。他表示,由於很多新股上市、併購及派息活動仍在進行中,該局「預期港元滙率短期內仍會處於強勢」。
今年H股派息金額龐大,涉資達2,000億元,他謂H股企業大部份收入並非港元,故對港元需求極大。除派息外,新股上市及近期跨境併購交易不菲,亦導致港元流動性偏緊,短期港息較美息略高,令持有港元的需求更吸引。
若計及中信泰富(267)收購母公司資產發行新股(約530億元),以及新加坡華僑銀行併購永亨銀行(302)交易(約400億元),派息加併購因素,港元需求已近3,000億元。
該局已建議有關銀行,代客戶分散買入港元,避免短時間內大量買入港元,造成滙率過度波動。惟彭醒棠亦提醒市場小心,資金流入未必單向,隨着美國經濟復蘇及貨幣環境正常化,資金流向可能隨時逆轉。
市場普遍認為是次港滙轉強,與資金流入股市有關。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資金有流入中港股市迹象,全球股票基金可能重新調配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