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買樓與睇樓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買樓與睇樓 - 李兆波

大埔有新樓盤要業主簽署同意書,放棄睇樓的權利。撇開法律問題,因為法律是政府所訂的,而法律的實行也是政府的責任。買家在買樓前,實在要花時間多了解樓宇的各種細節。
即使沒有樓睇,也應該親自往現場視察,留意交通及附近環境,如座向、陽光、山勢、以至鄰近建設如街市、學校等等。有朋友曾買入了住宅,原來附近有多所學校,鐘聲如鬧鐘般,早上弄醒了朋友,加上垃圾車運送垃圾,好不熱鬧。
買一手樓時不知道鄰居是那位,買二手樓時便要留意鄰居的質素。又有朋友曾買了住宅,沒有發覺鄰居長期點香,原來在走廊放有4個香爐,早上每個香爐1支香,晚上也是一樣,月初滿月每香爐成雙或成三,敬虔非常,而有些業主立案法團及管理公司的質素也參差,愛理不理,比起公屋環境更惡劣。
因此買樓前要多作考察,包括樓宇的外部及內部。雖然售樓說明書有顯示交樓時的標準,可惜間中有發生買家不知道地面與樓層的關係,以及個別樓盤的質素。若買樓時沒有現樓看,那風險不少,準買家要自行判斷。
很多時大家點菜前花上的時間,與買樓花上的時間不成正比,有些人花了5分鐘看餐牌,而那餐飯只花上約1,000元。以此為參考,買入一個500萬元的單位,花上的時間應該是416小時,當然時間並不是與價格成正比,但我想花兩、三小時於資料搜集、現場視察也不為過。可惜現實歸現實,有人會花上半小時試鞋,卻只是花上同樣的時間買樓,真是令人摸不着頭腦。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