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輪候公屋的申請人近半數是單身人士,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房委會正檢討單身人士輪候公屋計分制,由於非長者但年紀較大的單身人士,社會向上流動力不高,將考慮為這類申請人加分,認為有關做法觀感上優於向年輕申請人扣分。據了解,當局其中一個考慮方法是為35歲以上的單身申請者逐年加分,確保他們45歲時能上樓。
擬由35歲開始逐年遞增
公屋輪候冊有約25萬宗申請,非長者單身人士及其他申請分別各佔一半,但每年編配予單身人士的公屋,只有約2,000個。黃遠輝昨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時稱,正檢討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的計分機制,其中一個構思是向年紀較大申請者加分,因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不大;第二個做法則向年輕申請者扣分,但兩者作比較,觀感上及可接受程度以前者較佳。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月中曾舉行集思會討論計分制。據知有部份委員認為,單身申請人應由35歲開始,每年額外加分,以保證10年後即45歲能夠上樓。資助房屋小組委員兼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當日委員曾提出不同方法縮短單身非長者輪候公屋時間,但未有共識。他認同可研究調高35歲以上申請人的輪候分數,如由現時按年增加3分,調高至5至10分,直至45歲有逾百分,料可加快上樓步伐,「逐步逐步加會令人覺得都有機會受惠」。他認為有關做法社會爭議不大,但調整計分也未必能大幅縮短輪候時間,「如果唔增加建屋數量,輪候時間都係長」。
另外,黃遠輝在節目中又為前任特首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平反,指如果社會堅持每年提供85,000個住宅單位,樓價不會飆升至目前水平,希望社會吸取八萬五經驗,即使將來經濟周期出現波動,樓價下調亦要維持公屋穩定供應。他指雖然今個年度新落成公屋單位只有9,800個,創17年來新低,可能偏離三年上樓的目標,但有信心明年情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