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通脹掛鈎票據(iBond,4222)本周四(31日)截止認購,綜合市場消息,今次申請宗數將超過去年的52萬份,更有指最終入飛數目將達70萬,意味穩奪兩手的機會,較去年更低。故此是次可沿用全家總動員策略,以增加中籤機會,穩陣計可申請兩至三手,有專家更建議持有至到期,務求賺到盡。
今次iBond發行的條款,與過往三次大致相同,發行額同為100億元,每手面值1萬元,年期亦屬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以本地半年通脹平均數來釐定,政府更保證有年息1厘,可謂零風險投資。
有別於其他新股,iBond採取循環分配機制,即先滿足申請一手的認購者,餘貨再平均分配給兩手或以上認購者,直至派發完成。以去年為例,共有約52萬份申請,當中有49萬份申請多於一手,故每人獲派一手後,最終只有約48萬人可獲分配第二手。假設今次認購人數達70萬人,意味獲分配兩手的機會將更低,故申請兩至三手,實屬最穩陣選擇。
首批揸到尾年息4.6厘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副總裁王良享指,美國退市不會大幅減低iBond的吸引力,若明年中美國加息,平均每年加兩厘息,料平均通脹仍可達3.5%至4%,仍高過香港外滙基金孳息率,回報相對較高。他又表示,投資iBond應該揸到尾,因為第一批iBond總回報達14厘,每年約4.6厘,即使只以4厘折算計,iBond現值亦會高於108元。他又指,市場近期慣性對iBond開價較低,故經常出現折讓,今次可能連104元亦造不到,故應該持有至到期。
孖展免息 見105元沽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亦指,美國退市對iBond絕無影響,市場預期10月完全退市,但全球債市越升越有。他估計,今次iBond年息率會4厘,自己亦會身體力行抽iBond,約抽一至三手。他認為,除非有更好的投資,iBond應該揸到尾,但因為銀碼太細,亦不能於銀行造大額定存,故傾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學教授曾淵滄表示會認購幾手iBond,因為反應熱烈,故不會認購太多。他又指,自己第一次沒有抽,第二及第三次都是抽幾萬股,認為iBond仍有吸引力,因為美國就算加息,仍算是低息,但iBond表現不會特別好。獨立股評人陳永陸則指,會動員全家四人抽iBond,會用孖展免息的券商,若升至105元便會沽出,因上一批iBond現時都有104元,「早沽早享受」。
短炒客宜留意,iBond首日表現越來越弱,第一批iBond首日掛牌收報106.7元,較面值100元高6.7%,惟第二及第三批首日掛牌分別收報105元及103.15元,升幅明顯收窄,這或與認購人數增加,令貨源分散有關。
銀行推優惠 免收費達十項
【兵家必爭】
銀行及證券行普遍視iBond為搶客大戰場,去年爭相推出回收價及零孖展息優惠,但今年已不復見,銀行轉為豁免細節收費搶客,最高免收費項目多達10項;證券行眼見即日鮮客戶遞減,因而吼準長線持倉客大打服務牌,在有條件下以車馬費及超市禮券招徠,更有行以佣金回贈方式吸客,以留住長期股票客戶。
經歷三次抽iBond的經驗,不少散戶都知道,部份大打免手續費的銀行,實際收費都在魔鬼細節中,因此今年銀行免收費項目有增加迹象,由去年普遍三項,增至今年至少五項,大型銀行當中,以中銀香港(2388)豁免多達七項收費最多,沽出及轉倉費都可免;滙豐雖然只免五項收費,但卻會經抽獎送出100部智能手機,為大銀行中少見的噱頭手段;至於最誇張者為上海商業銀行,豁免項目多達10項,包括罕有豁免以股票及債券形式存入費用,誘使其他銀行客將iBond轉倉至上商。
信誠設回收價
證券行則各師各法,今年僅有信誠證券保留回收價計劃,雖然該行表示最終回收價要待iBond掛牌前才公佈,惟據悉公司已向客戶表示,回收價為104元;至於首創回收價優惠的耀才(1428),今年則轉向佣金埋手,新客在一年內分12期回贈佣金,最高5,400元,舊客回贈最高720元,回贈金額及客戶人數均不設上限,並強調部份分行星期日照常營業。至於時富首次以交通津貼吸眼球,致富及國浩則以禮券禮品誘客,但部份設有戶口餘額限制。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份銀行會將iBond列入客戶債券戶口,相對證券行則列入股票戶口,而前者場外交易的成交較疏落,沽貨時價格或不及股票戶口。
高收益基金 年息率達8.23厘
【另類投資】
市場估計iBond每年約有4厘回報,但可惜每人最多只分得一至兩手,回報收益有限,好息之徒可考慮其他高收益產品,主要有聯博環球高收益基金及德盛安聯美元高收益基金。
存有滙兌風險
顧名思義,兩者都是以投資高收益債券,亦即垃圾債券(投資評級BBB-以下的債券)為主,優點在於每月派息。聯博環球高收益基金以港元計,年息率為5.39厘,計到盡以澳元為單位,加上澳元本身的息口,年利率為7.55厘,但同時亦會有滙兌風險。此基金相對較穩陣,因為有四分之一的投資是BBB以上的投資級別債券,97年成立至今亦有較長的往績。
德盛安聯美元高收益基金年度化息率,以港元計有8.23厘,最多以澳元計更達9.93厘,不過,回報高代表風險亦不低,此基金全部資產均是垃圾債券,B級的佔組合58.9%,而基金2010年才成立,往績紀錄較少。
在股市買賣的基金選擇,則是領匯房產基金(823),跟零售基金比較,最大優勢是透明度最高,每日交易時段都可以查閱基金價格,買貨沽貨亦可在股票戶口解決,但要留意,領匯近期升勢凌厲,最新息率已回落至4厘以下,候低吸更化算。
至於傳統的公用股中電(002)及電能(006),最新息率分別為4厘及3.6厘。
此外,銀行亦緊盯iBond退款商機,中銀香港公佈,可就iBond退款造12個月港元定存,年息高達1.65厘,起存額為20萬元。此外,渣打亦趕在iBond認購前,將新客戶的6個月人民幣定存息率,由3厘加至3.2厘,較貼近iBond預計息率。
【專家意見】
到價即沽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會全家總動員四人去抽iBond,用唔使息嘅孖展,升到105元便會沽出……上一批iBond現時都有104元,即日沽的話便早啲開心;另估計首日掛牌會較去年的103元水平為高。」
會抽幾手
大學教授曾淵滄︰「今次會抽幾手,因為多人抽,(自己)唔會抽得多……第一次冇抽,第二、三次都係抽幾萬股,美國加息極都係低息,iBond仲有吸引力,但表現唔會特別好。」
有升有息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副總裁王良享︰「iBond應該揸到尾,第一批三年總回報有14厘,每年4.6厘,就算用4厘計,iBond上市後現值都會高過108元,現時市場慣性開價較低,經常有折讓,今次可能連104元都造唔到,所以應揸到尾。」
宜揸到尾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會抽一至三手,因為今次反應熱烈,預計都係保證抽到二至三手,但係銀碼太細,咁少錢做唔到大額定存,如果大本仲可以做到有4厘而風險相近嘅投資,iBond都係揸到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