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歐美電影發行商個個開善堂,誠心誠意為推廣外域文化效勞,他們不折不扣都是做買賣的生意佬,嚴格遵守唯利是圖的行規。有賺錢潛質的貨物,自不然多多購入密密傾銷,順便發酵一下提攜第三世界無名小卒的虛榮,飄飄然嚐嚐當伯樂的甜頭,契仔契女乖乖恩師前恩師後,識做的還會獻上冬蟲夏草陽澄湖大閘蟹作手信,強身益體滋陰補腎,猶勝天天啪偉哥搽印度神油。一旦滯銷,反面不認人天經地義,滿堂紅過了季節限定一夜之間變成票房毒藥,毋庸畀面馬上轉軚,改捧其他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去了。以法蘭西作例子,近年亞洲影片真不景氣,上一部仆一部,《一命》的3D切腹挑不起沉睡的東方獵奇,《一代宗師》的水花四濺潑不醒熄滅的旗袍情結,東南亞眾口交譽的《字裏人間》迄今尚未登陸,創造奇蹟的《打死不離三兄弟》無影無蹤,而韓國那些疑似加工的俊男美女,對不起,一個都不曾操進他們集體的綺夢。
《爸媽不在家》挾康城金攝影機獎鋒頭而來,既不叫座也沒什麼具慧眼的權威叫好,直接證明吃新浪潮奶大的原住民一點文化都沒有,義務替毛尖新書《我們不懂電影》站台——說到底,還多得該屆評審主席愛麗絲華妲鍾情偏僻小品,否則根本不可能盛大公映。王兵冷門的《三姊妹》居然排到期,除了拜《鐵西區》種下的人緣,大概也因為題材適合鬼佬胃口,片名加兩字成為《雲南三姊妹》,可見賣點在哪裏。即將推出的是《狄仁杰之神都龍王》,預告片五光十色,阿彌陀佛,希望它正中青少年消磨暑假無聊時間的下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