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約一周時間,全球三大洲分別發生空難共死462人,令人不禁質疑乘飛機是否變得危險了。專家指這「航空界黑色一周」雖令今年空難死亡人數比去年多近兩倍,但致命航空事故次數仍偏低,今年仍可算是航空史上最安全年份之一,乘飛機仍是最安全的交通模式。
馬航MH17客機上周四在烏克蘭被導彈擊落,死298人。震撼還未過,台灣復興航空客機周三晚在澎湖墜毀死48人,翌日又有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客機在馬里墜機死116人。空難接踵而來,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拉斯(Siim Kallas)在Twitter慨嘆這是「航空界黑色一周」。
死亡人數比去年多近兩倍
根據「航空安全網絡」(ASN)統計數字,今年至今全球可載逾14名乘客的機款,共發生12宗空難,761人死,已比去年全年265死多近兩倍,亦比近十年頭七個月平均376人死於空難,多了約一倍。
ASN主席蘭特表示,今年空難死亡人數偏高,主要因為馬航MH17墜毀和MH370在3月失蹤,造成517人罹難,推高了數字,但論致命空難宗數,2014年仍可說是「1946年以來現代航空史上最安全年份之一」,比近十年頭七個月平均數17宗少5宗,而且眾多空難並沒有共同點,未反映出有系統性問題。
美國「飛行安全基金會」主席貝蒂亦認為多宗空難都屬個別事件,但一次過連爆多宗,提醒了大家隨着航空業發展,尤其在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航班難免令出意外的機會也多了。
但無論死者人數和致命意外數目增減,乘飛機整體上相對仍較安全。從1993年起20年統計數字顯示,乘坐主要航空公司客機死亡的機率是470萬分一,就算是安全紀錄最差的航空公司,死亡機率也低至100萬至200萬分一。
聞又有墜機 驚恐症發作
美國全國安全委員會指一個人死於空難的機率是1/8,357,低過死於中暑的1/8,321,亦遠低於死於車禍的1/112。航空專家羅謝爾稱:「你乘坐客機旅程中最危險的部份,其實是乘車前往機場。」
美國丹佛女乘客桑切斯說,她周三乘內陸機前收到朋友短訊,告訴她復興航空發生空難後,在機上驚恐症發作,說「這件事在腦中揮之不去」。
在柏林乘飛機的荷蘭乘客許爾斯霍夫則說:「這種事可以天天發生,也可以永不發生。一周三次是多了點,但對我沒有影響。」航空業分析師曼恩指「飛機乘客的記憶期限很短」,相信不會因發生空難而少乘飛機。
不過,MH17空難帶出客機應否飛越衝突地區問題。國際民航組織(ICAO)下周將開會商討這問題,消息指ICAO內部有爭論是否應就個別地區發出飛行風險警告,但即時作出改變成數不大。ICAO前天去函各成員國,指無論ICAO發出安全訊息與否,各國政府仍負起維持其空域航空安全的最終責任。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今年全球主要空難
24/07 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3型客機,由布基納法索飛阿爾及利亞途中在馬里墜毀,116人罹難
23/07 台灣復興航空公司一架由高雄飛往澎湖的ATR-72客機,惡劣天氣中嘗試降落澎湖機場時失事,48死
17/07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波音777客機由荷蘭飛吉隆坡途中,在烏克蘭東部遭導彈擊落,298死
17/05 老撾政府空軍安-74運輸機在川壙省墜毀,機上17人16死,包括國防部長
08/03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波音777客機由吉隆坡飛北京途中失蹤,相信墜毀於南印度洋,239人罹難
21/02 利比亞安-26醫療運輸機在突尼斯墜毀,11死
16/02 尼泊爾航空公司DHC-6雙螺旋槳引擎內陸客機在西部山區墜毀,18死
資料來源:航空安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