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吊起來 - 劉紹銘

讓我們一起吊起來 - 劉紹銘

汪榮祖先生〈『意譯』才是正道〉一文載於7月6日的《上海書評》,旁徵博引說譯事之難。「若不能掌握兩種語文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很難打通,以至於譯文往往失真或走樣,不能暢達原意,甚至不幸成『訛』。」最嚴重之訛,莫過於識其字而不解其意,如耶魯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誤把「莫逆之交」中的「莫逆」誤解為「平逆」(rebel pacifier);把「仕女」一分為二,解作「年輕男女」(young men and women)。
堂堂長春藤名校教授在此之所以犯錯,理由跟Arthur Waley把「赤腳大仙」譯為“red-footed immortal”的情況相似,忘了「不恥下問」的規矩。一個「外國人」,英文再到家,沒有美國南方「土著」做“informer”從旁點撥,是不好翻譯馬克吐溫《頑童流浪記》的。
英譯中同樣需要向識者「不恥下問」。汪榮祖教授說在執筆寫〈『意譯』才是正道〉此文時,偶然看到一則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簽訂美國獨立宣言中一句名言的譯文。英文原文是這樣的:“We must indeed all hang together, or most assuredly,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
教汪榮祖看得毛骨聳然的譯文是:「我們必須吊在一起,否則會分別吊着」。這句話的譯文錯得離譜,因為譯者沒有看清楚,“hang”若跟一個「副詞」(adverb)或「前置詞」(preposition)一同使用,就變了一個意思獨立的phrasal verb。近年出版的英漢詞典,稍具規模的,都會特別騰出篇幅處理各種名堂的“phrasal verb”。“Hang together”就是“to remain united,”「保持團結」。下半句“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依文法規矩應說是“we shall all (be hanged) separately”才對。富蘭克林不依規矩,可能是為了行文流暢的緣故。無論如何,“hang”不跟副詞或前置詞混在一起意思就是「絞刑」了。汪榮祖給富蘭克林的句子提供了一個「意譯」:「我們若不團結,必然各無死所」。
一個經驗老到的譯者下筆時還會考慮到作品的時代背景和語境。像“We must indeed all hang together”這句話,如果知道富蘭克林是誰和〈獨立宣言〉的歷史背景,就不必作出「我們必須吊在一起」的壯烈犧牲。
中國許多數字的觀念是「相乘」得來的。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換了今天的說法,就是「十五十六時,千里與君同」。明乎此理,就不會把「二八佳人體似酥」譯為“a fair lady of twenty-eight, body soft as cream”。若失誤如此,那不就等於強奪去佳人十二年的青春?
什麼是「意譯」?汪榮祖先生引了多條例子,如“God knows”,「天曉得」,“shed crocodile tears”,「貓哭老鼠」,確乃天衣無縫之作。可是在翻譯上能達到「無縫」之境的,世上有幾人?大概錢鍾書先生是一個,他把「吃一塹,長一智」譯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實在「無縫」得令人五體投地。可惜錢先生也只有一個。

【動漫 Live 不停】 一連5天好玩到癲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dvlive
http://bit.ly/ucg2014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