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是個人修養(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自由主義是個人修養
(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剛剛過去的星期三,我在上班的途中見到最新一期《壹週刊》的封面:「艷照流出!這一期,至少是好幾天的話題。」不消幾個小時,臉書已經開始被洗版。
平日,我都不看娛樂名人新聞,因為我至少廿年沒有追看電視節目;甚至有時我會質疑,娛樂名人新聞,嚴格上說究竟算不算新聞。
不要誤會,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我見到這樣的爆炸性內容,總會八卦究竟。事實上,我相信就算是師奶和OL,也會暗中評頭品足吧。回想當年陳冠希事件,同樣是一時話題。
喧鬧過後,有同理心的八卦讀者,也不難想像得到當事人會有多難堪。自由社會,在房門後發生的事情,公眾有所謂的知情權嗎?理應沒有吧。
可是,矛盾的地方在於,照片和影片,也肯定是房門後的人所流出。其實,就算沒有雜誌報道,在這個人人都有發表渠道的社會,八卦新聞同樣會被散播,只不過,傳播的途徑會有所分別。
Two wrongs do not make one right. 不可以說反正都會被散播,大眾媒體將快感和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楚上,就是正確的。邏輯上,就算傳媒有錯,也不代表受傷害的人沒有責任。自由社會的另一個守則,就是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保護者。一個人放棄保護自己,某年某月某日,就可能要承受結果。俗一點說,就是「出得嚟行,預咗要還」。
現代社會,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因為有着前所未有的透明度,每個人都要警惕每一分每一秒的行為舉止;對有公權力的統治者,这是最大的制約。從前的儒家傳統中,《中庸》說「君子慎獨」,孟子也提出「君子獨善其身」,意思指就算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道德的標準也是不變的。
我不是說女星自作孽就當自己受;任何事件最終都可以找到正面的作用;例如讓人反省何謂對自己負責任。事實上,暫時從女星的公開回應看來,那句「我肯定愛錯了」,當事人似乎比任何人都清楚,事件來龍去脈是怎麼一回事。
女星私密艷照做封面作招徠,有人說是傳媒販賣色情。先來做個利益申報,我在《壹週刊》有個專欄。雜誌因此事銷量提升,我的文字也吸引到多點眼球。在理想的世界,最好當然是大家理性談論世界大事,謀求人類未來福祉。
不過,正所謂人各有志。有些事,勉強去做,事倍功半。曲高和寡,只會教人聽得辛苦,這個道理,我領教過不少。
「宣揚理念也好,改變世界也好,也要有一定的道理底線吧。」每當想到這一點,我總會想到哲學家康德提出的標準:人既非物,任何人都不應該把有理性的人,當作達到目的之工具。
康德提出的理想,難能可貴。古往今來,以人作為手段達到目的之工具,除了是傳媒,還有名利娛樂圈,以及政治;現代人的三種嗜好,還是有一定的原因才能出現這種共生的現象。我承認,我是這個共業中的一員;盡可能立時反省,希望對自己有個救贖。
集體無緣無故的愛、恨和八卦,雖說是人性,但理性上,這些情感實在甚為無謂。人要是能做好自己,問心無愧,其實已經難能可貴。反過來說,人誰無過?每個人自知有過失,第一個作出譴責的,亦必然是自己。
但是這個年頭,人總愛在自己心目中的道德高地上向罪人擲石頭。要知道,遇到千夫所指,人反而會萌生抗拒的念頭,將過失合理化,結果是非黑即白的兩極化社會,對錯就只停留在表面。不單是香港,世界各地亦如是。
上星期,有緣聽到經濟學家茅于軾老師的演講——「自由主義是個人修養。自由主義也需要我們平等地看待別人的自由。」
謹此借茅老師的智慧,概括這個星期見到的種種現象。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