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股市】
港滙走勢前晚在外圍時段回勇,從每美元兌7.7515港元,轉強至7.7505水平,儘管滙率尚未強至觸發港元強方兌換保證價(每美元兌7.75港元),引發銀行總結餘增大,但是有交易員表示,是次港滙上升與資金流入股市成交量放大,及有基金追捧受惠國務院政策的中資股板塊有關,跟月初季節性因素帶動港元買盤,情況不同。
亞洲時段,港滙昨日大致徘徊於7.7505至7.7507,但是踏入晚上7時的倫敦時段,則進一步增強至7.7503。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是次港滙走勢轉強,是適逢港股成交放大,亦有券商籲調升港股資產分佈比重,「似乎同股市上升有資金流入配合」。
至於月初的一輪資金流入,則屬季節性因素使然,與H股派息及有大型併購完成,故需要購買港元,但近日季節性因素已沒有再發生。
或搶先部署滬港通
市場亦揣測港股成交擴大,與機構搶先部署滬港通有關,他不排除有部份交易是「捕捉A、H股差價」,惟主要與國務院刺激政策下,個別中資股板塊(如內房及保險股)受到追捧所致,畢竟美股已持續創新高,中港股市則呈較大幅折讓。
不過,他指現時美元兌港的日均外滙成交,已縮至約10至20億美元,小量資金流入已足可引發滙率波動,港滙變化屬滯後而非啟示作用。
另一大行財資市場主管亦謂,近日港滙在歐美外圍時段,明顯轉強,但是買盤暫未見太大手,月初港滙升至兌換保證價,則受商業性買盤帶動較多。
自7月1日至15日,金管局共14次以強方兌換價承接「街外」美元沽盤,變相在市場注資逾4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