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島南區龜背灣泳灘兩名職員感染叢林斑疹傷寒,衞生防護中心聯同食環署、康文署職員到場視察,並清理積水、清除雜草及垃圾和剪除過密的枝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蘇文傑指,叢林斑疹傷寒經由蟎蟲叮咬傳播,除了在叢林環境,矮小灌木亦有發現。曾有患者行山時除褲小解,被蟎蟲乘虛跳入陰囊和大腿間叮咬。
記者:潘柏林
衞生防護中心指,一名38歲泳灘男職員,5月26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及頭痛症狀,6月入住東區醫院,其後在6月12日康復出院。他另一名48歲女同事,亦在6月出現類似病徵入院,6月14日出院。兩人本身健康良好,住院期間情況穩定,潛伏期間沒有外遊;其他同事及家居接觸者沒有病徵。衞生署以私隱為由,未有交代兩人是否救生員。
郊遊小解或中招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蘇文傑指,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中英文scrub解作矮小灌木叢,不單在郊野叢林環境有感染風險,部份泳灘環境較天然,沙灘後面有低矮灌木,蟎蟲可在內生存。他指泳灘相對感染風險不高,每年秋季行山高峯期患病個案最多,提醒行山人士注意防護,穿長袖衣物可避免蟎蟲跳上皮膚叮咬。
他指蟎蟲喜歡溫暖的環境,曾經有男士在叢林邊脫褲小便,被蟎蟲乘虛跳入大腿和陰囊,叮咬後染病。市民若連續兩日發燒未退和皮膚出疹,應及早求醫。
衞生署指今年截至7月22日,錄得13宗感染叢林斑疹傷寒個案。2013年有28宗,其中一名77歲女子行山時感染叢林斑疹傷寒,結果併發膽囊炎死亡。康文署指已立即加強泳灘清潔工作,包括清潔場地設施、徹底檢查溝渠和清理積水、清除雜草和垃圾等,亦張貼告示提醒市民保持環境清潔。由於叢林斑疹傷寒有機會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恙蟎幼蟲傳播,署方安排承辦商進行防治蟲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