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限呎條款製造蝸居

政府限呎條款製造蝸居

【罪魁禍首】
蚊型戶近期成為新盤市場的熱話,大孖沙以至小型發展商都紛紛推出細碼單位,甚至細如監倉的劏房戶應市,不過,造成相關現象的元兇,除了被斥賺到盡的地主發展商外,還包括連番推出樓市辣招,以及在近年賣地中新加的「限呎、限量」條款的特區政府在內。
以明日開賣的首個「限呎」麵包——香港小輪(050)鄰近殯儀區紅磡城中匯為例,項目實用呎價高達1.5萬元起,反映出「限呎」條款頂多只可規限所建成單位的面積,但與樓價的平與貴近乎扯不上關係。

辣招導致細碼戶搶手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認為,政府近年賣地中加入「限呎、限量」條款,只是幫助特首梁振英「交數」,提高供應量的數字,但實際上港樓的呎價根本沒有下跌過,細碼單位呎價更是爆升,大幅跑贏大碼樓盤。
林一鳴又指,香港市民對蚊型單位有強大需求,元兇就是香港政府的辣招,特別是DSD,令投資者即使有一大筆資金,都寧願買三幾個細碼單位,印花稅款項較少之餘,回報率亦相當高;故此不會考慮買一個大碼單位,令市場上細碼戶自然搶手,越賣越貴,發展商亦可能將單位越賣越細。
直至昨日為止,大埔山嵐山單位3座劏房單位尚未公佈任何價單,只是早前公佈最平的6座1樓H室,折實價最平為165.41萬元,呎價8,5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