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老闆黎智英長期出錢出力,支持本港各主要泛民政黨和政治人物,本來已屬眾所周知的舊聞,但舊聞新炒,竟可成為全港主流傳媒大事報道和大發議論的頭條新聞,其實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政改已到了決定性的關鍵時刻,80萬人參與電子公投和遠遠超過51萬人參加七一大遊行後,民間支持民主的力量全面動員,佔中行動如箭在弦,中共謀定後動,全面反撲,發動全方位的政治鬥爭,認真對付。主管港澳事務的第二號人物張德江親自南下督師,先後接見梁振英和政改三人組、六大商會和各個建制黨派,面授機宜,制訂鬥爭綱領和目標,展開大規模的反攻。
近期對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的抹黑、由周融牽頭以土共組織和親中團體為骨幹的「保普選反佔中」簽名行動,以及以所謂「壹傳媒股民」實質是國家級特務才有本領炮製和揭露的「黑材料」攻擊黎智英和泛民政黨,都是同一個戰役的不同部署。
第二,中共的傳媒統戰策略,全面奏效。早前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接見本港傳媒主管訪京團,明令各主流傳媒要多報道反佔中的新聞,今次受託的政治任務可謂超額完成。新聞發展至第二天,主流傳媒已將焦點轉到泛民立法會議員涉嫌所謂違反須申報因選舉或基於其議員身份所收受的利益規定之上,甚至標榜傳媒是監察社會的第四權,猶如球賽的旁證,而黎智英做泛民「金主」,等於旁證「落場踢波」,有「黑哨」之嫌,目的當然是企圖藉事件徹底摧毀壹傳媒的公信力和泛民立法會議員的政治道德。
這些似是而非的所謂輿論批判固然不值一哂,因為自開埠以來,香港從來就沒有所謂「客觀中立」的傳媒,尤其是印刷媒體,五、六十年代經已左右壁壘分明,七十年代以後不是充當港英喉舌,就是中共宣傳機器,在民主進入政治議程的年代,如果壹傳媒以推銷民主為市務策略,即使不談意識形態,支持民主亦是名正言順,理所當然。最諷刺的是,論者忘記了自己的老闆也曾捐獻民主黨派,甚至支持泛民候選人出爭資訊科技界的功能團體議席,難道只許自己「落場踢波」,卻大言不慚譏笑人家「黑哨操控戰果」嗎?
說真的,香港的主流傳媒根本不配稱「第四王國」,請不要毫不知恥地往自己臉上貼金。面對自己同行被政治惡勢力打壓,甚至暴力殺戮,主流傳媒老闆和主管亦只知抽象反暴力而隻字不提新聞自由備受打壓,你們還好意思說甚麼新聞道德而恬不知恥嗎?
香港現已處於危急存亡之際,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空間不斷收窄,核心價值瀕臨崩潰,傳媒根本沒有「客觀中立」的權利,只有擇善固執的義務。在高牆與雞蛋之間,本港主流傳媒已明顯歸邊,為虎作倀,助紂為虐,還有甚麼資格充當球證?
黎智英被圍剿並非新聞,也不自今日始,中共總動員攻擊,只是項莊舞劍,真正的目的其實是恫嚇所有意圖支持民主的力量和人物,既契合孤立和打擊一小撮的戰術,亦旨在產生寒蟬效應,製造白色恐怖,標榜國安力量無所不能,反對派好自為之。
際此關鍵時刻,害怕也沒用,支持民主的力量只能堅定信念、緊守崗位、團結一致、勇往直前。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厲兵秣馬、泰山壓頂之同時,也放出願意「讓步」的聲氣,例如引入所謂直選提委增加提委會的民主成份,以換取建制民主派的妥協。這種以強硬打壓為後盾的談判,擺明是請君入甕的招降,大家千萬不要上當,最佳的回應策略,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本港的民主力量一定要企硬,做好隨時佔中的準備,因為求戰才能求和,是顛撲不易的博弈之道。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