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成長路: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青葱成長路: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體會他人的情意,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能力。研究發現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將來會是一名很得人心,圓融及具有良好道德判斷能力的人。幼兒約兩至三歲開始學習明白別人的感覺,家長可循以下方法培養子女的同理心。

父母應以身作則

1.關愛環境:
孩子如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愛,自己的意見及情緒能被理解和接納,他們會較容易發展出同理心。因此,家長應聆聽和注意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從自己的經歷中誘發同理心。
2.以身作則:
兒童善於模仿其信任的人,家長於日常生活多展示同理心,孩子自然會模仿學習。
3.情理兼備:
只說大道理,孩子多難投入。家長可利用故事書或卡通動畫的感人情節,甚至新聞事件,讓孩子學習從情感方面理解他人。例如跟孩子講灰姑娘被後母和姊妹欺負的情節,引導孩子感受灰姑娘的情緒。
4.個人經驗:
當孩子碰到別人有不開心時,家長嘗試引導孩子回想自己類似的經驗,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讓孩子體會到原來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處境。
5.同儕競爭:
過度鼓勵競爭,孩子可能學會處處視別人為對手,不利於培養同理心。
6.情感對話:
家長平常與孩子溝通時,多引導孩子說出其情緒及感受,再因應孩子的認知能力,使用不同的情緒詞語去描述自己、孩子或他人的經歷,此有助提升兒童對情感的敏銳度。
在融合教育下,有發展障礙的學童很難找到朋友,若其他同學明白學障兒童的處境,以同理心去感受他們的心情,相信校園會多點和諧,少點欺凌。
撰文: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陳綺華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