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香港電動車的宿命

財經評論:香港電動車的宿命

電動車Tesla Model S右軚版昨終於抵港,據悉定單已超過500部,目標成為今年香港銷售冠軍。對手寶馬月初於灣仔開設首間「i系列」陳列室,專賣電動車i3;加上早年攻港的日產LEAF、法國雷諾Fluence Z.E.、國產比亞迪(1211)e6等,沉寂一時的電動車市場再熱鬧上來。電動車銷情好壞,總圍繞三個問題:充電、續航力、價錢。財爺曾俊華常誇口讚香港擁有千個公眾充電站,但真正用得上的「快叉」不到廿個,實為笑話。筆者知道中電(002)計劃與政府合作,將歐式、日式同中式充電站三合一,兼轉做快叉,加上Tesla多個自家超級充電站;方便未必講得上,但勉強過得去。
論續航力,「搵食車」一日行3、5百公里,充電時間隨時長過開工(還真有人這樣做,搞唔起是常識吧);但如純粹自用,家住將軍澳,中環返工,一來一回不到40公里,電力則絕對足夠。

至於駕駛成本,筆者曾簡單計算揸電動車(寶馬i3)及汽油車(福士Golf,去年香港最暢銷車款之一)分別,按廠方數據,電動車每公里電費成本約2毫,汽油車(Golf)每公里約8毫;每日來回將軍澳中環,電費、油費分別為8元及32元。最大問題在車價,Golf售21萬元,但電動車平均索價40萬元,幾乎貴一倍。20萬元差價是甚麼概念?20萬元夠入1.25萬升汽油,大約行25萬公里,即環繞地球6.2次。
環保?對,電動車沒有廢氣,但電廠用煤發電,一樣產生污染,煤亦屬有限資源。筆者對電動車無偏見,安靜、好力、方便維修是賣點;市場對電動車亦有不同看法,一買一賣你情我願。有人願做白老鼠,像蘋果當年推出iPhone,或恥笑我跟你用Nokia無生活態度。截至今年4月底,全港68萬架登記出牌車輛中,電動車不到600架。老套的非洲賣鞋故事告訴大家,電動車有兩條前路:一,車主未發現電動車的吸引力;二,冇人會揸電動車。反觀「股王」Tesla過去一年股價走勢,市場似乎buy後者居多。

凌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