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瓦台 把韓藝術帶回家

去青瓦台 把韓藝術帶回家

到韓國旅遊,化妝品和零食相信是不少遊客買手信的首選,如不想隨波逐流,其實可考慮具傳統韓國風格的銀包和記事本。首爾政府在推出特色紀念品方面花了不少功夫,透過首爾設計基金招募藝術家設計得體手信。張英仙就是其中一位,她的作品有傳統美而且實用性強。2010年,她的設計受賞識,得以進駐總統府青瓦台售賣。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永威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Vimstory是韓國一個家具及日用品的品牌。張英仙融合新舊韓國色彩,小至時鐘、大至屏風都會看到童裝韓服手袖上的彩色直條子「色動」,配搭重新繪製的朝鮮時代民間畫作的圖案。「韓服上為人熟悉的彩色條子叫色動,原本只有紅、綠、黃、藍、白五色,我加入了紫和墨綠等不那麼刺眼的顏色,感覺便沒有傳統般死板。」古畫新畫的手法有很多,交叠着的書櫃、花瓶和羽扇等物品,正是古時讀書人的書房裏常見的物品,張英仙以剪影的方式處理圖像,看上去增添了抽象感。
以為那是外國人會喜歡的東方風格?要令人認同,張英仙還是花了好些時間,「我由2000年便開始參與藝術展覽活動,但直至2008年推出那套把燈泡藏入屏風的作品,才開始有人留意到我的設計。我才發現原來藝術離不開生活,把創作融入日常用品當中,有共鳴的人會更多,於是就成立了Vimstory這個家品品牌。」品牌成功吸引國內外傳媒報道。

遊客到訪總統府的舍廊房,能買到張英仙設計的記事本、時鐘和名片夾等精品。 

用家品反映自我

不只香港人,其實就連韓國人最常接觸到的韓國藝術,都離不開音樂和電影等娛樂層面。張英仙的作品散發着濃厚的書卷氣,原來多得父母自小薰陶,「爸爸媽媽在畫廊工作超過40年,所以我有機會看到很多東洋古畫素材,他們也會去寺廟和舊居收集民間畫作,又會帶我到博物館參觀,創作時就不經意融入那些藝術元素。」
張英仙父母還是裱畫師,擅長製作屏風,所以她說照明屏風的出現其實多得父母指點,「所有的屏風都是人手包布釘裝的,要在布與布之間裝上燈泡,開燈後才有透光的剪影,這不是每位師傅都能做到的手藝。」張英仙指韓國人對家品的喜好跟以往不同,傳統家庭愛以實用的木製傢俬為主,新一代則喜歡加入金屬元素的木傢俬,自然之餘,還多了視覺亮點。「雖然東西方文化不同,但人人都有展露感情和追求幸福的願望。韓國人越來越注重個人空間的佈置,認為每件家品都能反映自我性格。」是家具也是藝術品,在生活中透露藝術元素,是現代韓國人對室內佈置的追求。

照明屏風 約$9,786
屏風上的圖案及色彩,源自古時讀書人書房裏會出現的物品「冊架圖」,以及兒童韓服手袖上的「色動」。

文字圖是以文字和吉祥物圖案結合而成的字畫。圖為配上清雅高貴的珍珠藍色「義」字系列家具。茶几現已售罄。

孝字照明茶几 約$5,194
方形的文字「孝」照明茶几,是韓國人盤腿圍着吃飯的矮枱。

張英仙還做過陶瓷作品,也是以文字圖和吉祥物,如錦鯉等作主題。

鳥形樹枝裝飾 每支約$5,420
韓國傳統鄉村村口都放有樹枝製成的鳥形長杆,作守護和祈福之用。張英仙以彩色麻繩纏着不同形態的樹枝,做成可放在家中的迷你版室內裝飾。

冊架圖鐘 約$617
圖鐘上畫有古時書房裏常見的物品,如書本、花瓶和羽扇。

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元,未計算運費。
查詢: http://www.vim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