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淡爭持】
港股破位,惟後市指標暫仍未見完全達標。恒指在一個半月的悶局過後,昨突衝高逾23700點水平,再創今年高位,後市指標之一的技術走勢呈強,惟再審視其他五項指標,暫只有兩項達標,後市未確認全面向好。
資金流入熊證等跌市
市場視為後市走勢的資金流向,雖然目前港股呈強,惟整體看環球港股及中資股指數買賣基金(ETF)未見明顯吸資,有滙商認為,港元過去兩年長期有「水浸」情況,而近日H股中期派息因素到尾聲,港滙料不會如早前強勢,意味資金推升大市的如意算盤未必大響。
至於A股及港股成交兩指標,雖然前者在大成交下搶高逾1%,後者昨錄717億元的三周新高,但大成交要持續出現,才算利好,暫時只傾向中性。
不過,散戶情緒及輪證炒家傾向買跌,以相反理論看,兩大指標屬利好。本報昨走訪中環證券行,不少經紀均指散戶普遍持倉並不高,早市大市抽高時亦以沽貨套利為主,部份人指現水平「尷尬」,買賣方向均不明確,只會待調整市才買貨。另外,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亦指,雖然昨日大市急升,但資金以流入買熊證等待市跌為主,持牛證投資者大都沽貨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