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占中認為,如果君王行為失範,也就是貌、言、視、聽、思五事同時出現問題,反映到動物身上,則馬會表現出一些怪現象,即出現馬禍。這一觀念形成,出於《易經》原理,君王對應乾卦,而乾卦對應天、對應陽、對應馬等等,正如《說卦》所言:「乾為馬,坤為牛。」唐道士呂洞賓詩云:「醍醐一盞詩一篇,暮醉朝吟不記年。乾馬屢來遊九地,坤牛時駕出三天。」其中乾馬、坤牛,均本於《易經》原理。所以君王出現問題,就可能與馬發生感應。
相關馬禍故事,在春秋時期已經存在:魯定公十年,宋公寵幸向魋,將公子地的四匹白馬搶來,送給向魋。公子地大怒,搶回白馬,還將向魋暴打一頓。自此君臣不和,公子地等人因為懼禍,都逃離宋國,組成叛軍,成為宋國敵對勢力。這段故事比較單純,並無神秘意義,卻被術士認為是馬禍之源流。
五行占中稱得上馬禍的現象,大約有四種。其一是馬頭上生角,有長在耳前,有長在耳後,都是不祥之兆。《呂氏春秋》中說:「人君失道,馬有生角。」漢代劉向解釋說,此種怪相出現,主要源於兵象,即軍隊有異動。京房解釋說,像君王親自出征,所謂「天子親伐,馬生角。」或者大臣出征,率兵過重等,都會出現馬生角之現象。其二是馬生人,秦孝公時,就發生過這種怪象。《漢書》記載,有術士說:「諸畜生非其類,子孫必有非其姓者,至於始皇,果呂不韋子。」即預示着皇家子孫中,必有非其姓氏者混入,比如秦始皇不就是呂不韋的兒子麼?其三是馬生產時,出現怪現象,比如:公馬產子,預示着當朝依靠暴力奪取天下,早晚會自己覆滅的;馬生三條腿,預示着國家武力衰弱,難以抗敵;馬生雙頭,晉元帝太興二年,曾出現此怪事,司馬彪說:「此政在私門,二頭之象也。」其四是馬的行為有異動,比如《後漢》記載,漢桓帝延熹五年四月,有驚馬與逸象突入宮殿,預示着皇室衰落。再如《晉書》記載,成帝咸康八年五月,「有馬色赤如血,自宣陽門直走入於殿前,盤旋走出,尋逐,莫知所在。」六月,成帝就死去了。
總之在術士眼中,馬的變異,往往事關君王安危,以及兵事變動。其中也有一些離奇之事。比如《隋書》記載,在侯景僭尊號於江南之時,在每次將要作戰之前,侯景所乘坐之白馬都會出現異動。當白馬長鳴蹀足時,他就會取勝;當白馬垂頭時,其戰事就會不利。在西州之役前,白馬竟然卧地不起,侯景給他下拜,或者打它,它都不動。後來此役果然大敗。
另有故事見於隋大業四年,太原馬廐中馬死去大半,隋煬帝大怒,派遣使者查問此事。馬廐主人說:「每天夜裏,馬會無故自驚,因而致死。」隋煬帝命令懂巫術之人看看是何原因,巫者知道隋煬帝將去遼東作戰,因此回話說:「這是先帝命令楊素、史萬歲將馬取走,將派鬼兵討伐遼東。」隋煬帝聽後非常高興,赦馬廐主人無罪。術士評價,馬匹死亡,是在告誡隋煬帝不要頻繁出征,他卻聽信巫者謊言,導致天下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