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搭車船易暈浪

低頭族搭車船易暈浪

【本報訊】過山車、海盜船等機動遊戲驚險刺激,但即使有膽識,也並非人人啱玩,小心引發頭暈作嘔等不適,這些人乘搭長途車、坐船或飛機,也容易出現暈浪問題。醫生指出,暈浪與身體的平衡系統不健全有關,可能是先天問題或後天退化引致,要預防暈浪不適,應避免在車船上做低頭族,盡量將視覺焦點放於遠距離景物,減低腦部接收的錯誤訊息。
記者:鍾麗霞

暈浪在醫學上稱為「動暈病」(Motion Sickness),顧名思義,是在身體移動或晃動時便會出現的症狀,雖然不是大病,但每當乘搭長途車或車輛轉彎搖擺時,症狀便會出現,為生活帶來不便,有患者甚至因為不能忍受經常暈車之苦而要搬家。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指出,當身體活動時,眼、耳、頸椎及腦部會負責傳遞及分析訊號,當輸入的訊號混亂或出錯時,腦部因無所適從,便會形成不平衡的暈眩感覺,包括頭暈、惡心、嘔吐及無力等暈浪症狀。
他指出,身體的平衡主要由內耳的前庭及半規管控制,若先天發育有誤差、後天隨年齡增長而退化或因創傷與感染等原因,影響平衡系統功能,就會容易出現暈浪,例如因病毒感染引發急性內耳炎,有機會影響前庭神經線,若感染嚴重,不但聽覺受損,平衡系統也會受影響。

望遠景好過閉目休息

容易暈浪的人,在車、船或飛機上閱讀是大忌,因會為腦部帶來大量混亂訊息,令症狀加劇,「如果喺車船度仲睇書或者手機,睇嘅影像同自己係同步咁郁,就會令腦嘅訊息更亂」。
不過,一般人常用的閉目休息也不是最有效方法,他建議最好是將視察焦點鎖定於最遠物件上,有助減低視覺發出的錯誤訊號,「原理就好似頂尖嘅溜冰運動員,佢哋可以高速轉好多個圈都唔頭暈,關鍵係視點同身體轉嘅速度唔同步」。
搭長途車或坐船時,可盡量將焦點放在窗外最遠的景物上,如遠距離的燈柱或島嶼,當景物隨車船移動接近時,再另尋新的遠景。這方法不單止有助減少腦部接收的視覺訊息,也有助訓練腦部提升適應力,長遠可減輕暈浪不適。
若得悉旅程將會出現嚴重暈浪,可考慮服食暈浪丸,但他提醒需於搭車坐船前一小時服食,不應於出現症狀時才服用,也不宜空肚或吃得太飽,以免加劇作嘔作悶不適。

黃漢威指出,人體的平衡系統位於內耳,一旦功能有偏差,易出現暈浪不適。

預防暈浪小貼士

‧避免搭車或坐船時閱讀、看手機與電腦
‧盡量觀看遠距離景物
‧不宜空肚或吃得太飽後乘坐車船
‧保持車內或船艙空氣流通
‧乘坐車船前一小時服食暈浪丸
資料提供:黃漢威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