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反壟斷調查 國產車股全線挫

內地反壟斷調查 國產車股全線挫

【本報訊】消息指,中國發改委出手對汽車生產商進行反壟斷調查,指供應商操縱汽車零售價、零件、保養等,短時間內公佈處罰結果。車企對有關傳聞不置可否,多間在港上市的國產車股則全線下跌,近日股價創兩年新高的東風(489)急挫半成。
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引述汽車生產商、行業協會及經銷商指,多間知名車企亞太區負責人,上星期就涉嫌壟斷行為被發改委約見,報道指當局即將公佈處罰結果。《第一財經日報》引述一間德國豪華汽車品牌負責人指,「根本沒法置評,只能等(結果)」。
汽車生產商被指透過經銷商控制新車零售價,如一架進口四驅車路華(Rover),出廠價約50萬元(人民幣.下同),完稅後應不超過130萬元,但最終零售價達189萬元。報道指,汽車供應商限制經銷商零售價及折扣,並要求經銷商向其購買原廠零件,才願意供應某種車型等。消息傳出後,多間上市車企股價應聲急挫,與法國標緻雪鐵龍成立合資公司的東風,股價急跌5.1%,報13.7港元;廣汽(2238)、長汽(2333)、吉利(175)及華晨(1114)等股價亦最少跌2%。

國務院出口術 推廣新能源車

分析指,如反壟斷調查屬實,對進口車影響較大,因進口品牌透過經銷商轉售的差價,一向較國產車高;相反,汽車經銷商有望受惠政策,增加與汽車供應商「討價還價」的空間。另外,國務院再次就推廣新能源車「出口術」,發佈《加快新能源車推廣應用指導意見》。《意見》指,中央以純電驅動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作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車、插電式電動車(Plug-in Hybrid)及燃料電池汽車(Fuel Cell),文件重點著墨發展充電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