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 關注足球員腦震盪

運動隊醫隨想: 
關注足球員腦震盪

上星期世界盃決賽日,德國國腳基拉馬在比賽初段跟對方相撞引致頭部受傷,全球觀眾都在螢幕目睹他神情呆滯,及步履不穩地離開球場的一幕。基拉馬其後亦忘記所有在比賽期間發生的事情,證實患上腦震盪導致短暫失憶。

或出現嚴重併發症

今屆世界盃不只這宗懷疑腦震盪個案,阿根廷的馬斯查蘭奴和烏拉圭的佩雷拉,在比賽時候亦曾經出現相類似的情況但繼續比賽。這幾宗「世界盃腦震盪」事件,再次引起運動醫學界和足球員工會的關注,強烈要求國際足協(FIFA)重視球員的健康安全。
2012年國際奧委會、FIFA及國際欖球聯會於瑞士蘇黎世,訂立了一套診斷和處理腦震盪指引,然而,只有欖球運動有貫徹執行指引。作為全球最受歡迎運動的管理機構,FIFA似乎不太熱衷於執行這個指引。頭頸運動創傷佔足球運動創傷約10至15%,當中約一半個案有腦震盪情況。可見雖然足球員腦震盪的比率較欖球少,但仍然比其他運動高。患上腦震盪後,若沒有休息和康復,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神志不清、抽筋、休克,甚至死亡。
其實FIFA可參考其他運動做法,例如欖球已容許運動員在懷疑腦震盪情況下作檢查,同時另一球員可暫作替代。此外,若遇上懷疑腦震盪個案,欖球已容許醫護人員在場內有足夠時間作出正確判斷。始終這些個案不多,球員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稍為修改一下球例有何不可?
很多時是球員希望堅持繼續比賽,忽略了嚴重性,所以灌輸球員及教練相關的運動醫學知識非常重要,各球隊的隊醫也應確保自己對診斷及治療腦震盪有充足認識。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