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評比亞迪電動車國產的士數據作大

理大評比亞迪電動車
國產的士數據作大

【本報訊】國產比亞迪電動的士「攻港」一年,業界反應平平,理工大學最近發表首份電動的士在港行駛的獨立評核報告,更揭發電動的士實際性能表現貨不對辦。比亞迪號稱的士開足冷氣最多可行駛250公里,平均每公里電費僅0.26元,但報告踢爆其續航力只得215公里,較公佈低約一成半;每公里電費成本因而達0.33元,較最初估算高約三成。的士業界坦言,電動的士表現未如預期,若行走斜坡較多路段,最多行走180公里已「冇電」,暫對大規模引入國產電動的士持觀望態度。
記者:麥志榮 鄭啟源 梁德倫

比亞迪去年初將e6電動的士引入本港時,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曾表示,e6充電兩小時,在開冷氣情況下可行走250公里,不開冷氣可行300公里。每公里電費只需0.26元,比石油氣的士燃料費低七成。

本港去年引入比亞迪電動的士,惟的士充電時間長及性能表現不佳,令不少司機卻步。

實際行少35公里 電費高30%

不過,環保署綠色運輸試驗基金去年9月曾向的士業資助約30萬元,購入一輛比亞迪e6電動的士進行實際營運試驗,並由理工大學進行獨立評核。根據理大最近發表的中期試驗報告顯示,比亞迪電動的士充電後最多只能行走215公里,較比亞迪所聲稱至少可續航250公里少35公里。
電動的士與石油氣的士的燃料成本差距也因而收窄。報告指,電動的士平均每公里電費為0.334元,較比亞迪估算高約27%,比較石油氣的士每公里燃料費0.622元,實際只低約46%。報告又顯示,比亞迪電動的士在半年內,因維修保養損失六天營運時間,石油氣的士則只損失三天時間。
有參與評核的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指,實際路面營運數據,與生產商在實驗室測試數據會有一定差異,數據可供的士業參考,判斷電動的士是否適合本港環境。

行斜路 180公里已無電

獲資助購買比亞迪的士的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主席黃永忠指,他用午飯時間充電一小時,而下午提早收工再充電一小時,營業時間減少,但電費低,計起來收入與石油氣的士差不多。駕電動的士休息時間更多,但「博到盡」的司機可能不接受。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自去年5月起,向比亞迪租用45部電動的士。該會會長兼理事長王仲強坦言,電動的士首年營運表現未符預期,當行走斜坡較多路段,續航力更跌至180公里就「冇電」,而的士司機每更最少行車300公里,暫未打算增加租車數量或購入電動的士,「始終中途要花時間充電,唔係個個司機都接受」。的士司機權益會會長陳裕南指,司機普遍嫌電動的士充電時間太長及麻煩,阻礙做生意。

司機唔吼「電的」

充電太耐

林先生:
「充電每次要成個鐘,對搵食好大影響,唔會想轉電動車。」

一定唔制

趙先生:
「聽行家講過電動車好唔得,以前有諗過試,𠵱家一定唔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