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社康服務是上門到康復者家居作探訪,工作可謂包羅萬有,由最基本的情緒支援、精神心理健康講解、症狀處理、藥物調適、緊急應變,以至個人衞生及日常活動安排等。
雖然我們進行家訪時都需要帶着醫管局證件,但試問誰不會對一個陌生人上門有戒心?有康復者甚至認為這是家居監控,吃閉門羹或遇到不禮貌對待時有發生。有時候能夠成功完成家訪,心中都會暗地裏高興,總算是個好開始。
成功入屋後,大前提就是與康復者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這亦是一大挑戰。其實,在我們的訓練中,早已包括如何建立工作關係,但也要常常提醒自己,專業立場就好像戴着帽子般,家訪時要換上專業的帽子,其他就先放下。
家訪忌急於求成
專業訓練令我們容易察覺到康復者面對的問題,但家訪時切忌急於求成。社康的職責是從旁協助康復者去分析、探究,讓他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現有的資源,計劃日後的路向。
復康者中不乏有能力或有學識之士,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時,亦令到我有所反思。假如他們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會如何面對呢?很感謝復康者的寶貴經驗,增長了我的見識。
當然亦要多謝我背後一群社康的好同事,一起作個案分析,在我感到迷惘或負能量超標時,聽我吐一吐心中鬱結。不論苦中作樂或是柴娃娃式的分享,可以給我能量收拾心情再走下去,是我工作的社康服務大家庭。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科註冊護士楊樺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