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住宅 - 左丁山

超細住宅 - 左丁山

「蘋果日報」報導長江實業推出之大埔鳳園嵐山一期有超細單位,實用面積只有177平方呎,相等於一間「劏房」,或稱為「劏樓」,新聞就夠轟動嘞,但細小住宅單位如果係一個人住嘅話,並無嚇人之處,反正香港地買賣樓宇,純屬你情我願,冇人揸住支槍要你買177平方呎單位嘅啫,只要賣方提供足夠資料,全無隱瞞,興建及銷售超細單位,只係迎合市場需要,市場導向而已,有何不妥?
因超細單位之新聞,引起興趣,特登上網睇吓外地有冇類似住宅,第一次上網搜尋small houses,所得甚少,於是改為搜尋tiny houses。嘩,即刻有好多資料彈出嚟,本以為(根據肥仔K親身經驗)東京先至有時尚tiny apartment,點知美國已有一個Tiny House Blog,介紹不同州分嘅微型房屋。美國咁大、咁多地方,人民都要住超細屋?咪係囉,錢作怪吖嘛,年輕人怎敵得一個「錢字」。雅虎金融網有一篇文章講一位27歲男士買下一間176平方呎嘅獨立屋,裝修度身訂做,發展商包埋樓底起得高啲,加送一層閣仔,售價係二萬五千美元,買家話以後成世人唔駛供樓,唔使太緊張份工,毋須日日算住算住,計錢計生活精神,都係抵到爛,否則嘅話,二萬五千美元都未夠一間正常大小嘅獨立屋嘅首期。經歷過2009年嘅雷曼後遺症,好多年輕美國人都覺得供樓買屋唔係美國夢(American Dream),而係會成為惡夢,可免則免,搵間tiny house居住,唔知幾輕鬆。
左丁山問過地產C,細面積樓宇會否成為主流,佢話好難講,要視乎嵐山銷售嘅反應而定。長實梗係喜歡試吓新概念,在目前細價樓(如第一城395呎單位)受歡迎情況底下,長實嵐山超細樓可能好搶手都唔定,如果屬實,其他發展商就會跟風嘅嘞。
何故政府堅持推出三D辣招壓抑需求,但變成空口講白話,細價樓樓價不斷上升?原因之一就係需求壓唔到,之二係理性預期供應中短期內難以上升,之三就係失業率低,建築費愈來愈貴。地產C話現時之規管成本高,建築費高,令建樓之replacement cost高企不下,持有存貨之發展商斷無割價求售之理(賣咗補唔番),除非好等現金周轉嘅啫。
按:某小型發展商之樓盤起好後,因四棵樹問題,等咗四年先至攞到OP(入伙紙),時間即是利息,此乃規管成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