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上周在多份報章以《踏出落實普選的第一步》為題撰文談論政改,指在一些重要議題上,社會意見仍有極大分歧,因此呼籲大家「心存大我」,為實現普選放下一些原有的堅持,原因是以「大我」為本的政治才是真正的政治,也是社會對待政改應有的態度。
筆者對於林鄭要以「大我」二字去「大」香港市民感到很反感,亦想起不少外國人或長期在外地生活香港人隔岸觀火討論香港時政,批評港人太「自我中心」甚至「自私」,拒絕面對香港已是中國特區這個事實,為了自身利益排斥大陸人,是不懂得「為大局着想」。
何謂「大我」﹖英國法理學家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以功利主義為原則,認為應該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能夠滿足最大數目的人,方會造就最大的快樂。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卻以為每個人擁有最基本自由和人權,在公義原則下,不能以成全大多數的快樂為理由,去侵犯或剝奪個人權益。然而,兩者觀點並非完全對立﹕正如Bentham認為,成就「大我」的同時,亦必須尊重個人意願。
林鄭口中的「大我」到底指甚麼﹖大陸13億人口﹖抑還是多年來騎劫13億人意願的中共?她要求港人放棄「堅持」,有否顧慮到其包含的香港人權益﹖由此可見,林鄭口中的「心存大我」根本連Bentham的功利主義也沾不上邊──要達到Bentham所謂的「最大快樂」,並非要香港讓步變成大陸一樣壞,而是寄望大陸逐漸跟香港的文明接軌。面對高官的妖言惑眾,港人謹記堅守原則,不可退讓!
黎德怡
美國執業律師、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