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經濟是城市華麗的外衣;文化風俗,卻是活生生的生活痕迹。
時移勢易,當我們眼前的香港街道變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滿城金舖藥房和拖篋黨時,在產品設計師莊一淦(Alan)眼中,這片土地依舊有引人入勝的魅力。應酒店邀請,Alan運用鋁製藝術品設計的專長,透過激光切割技術,把香港傳統節日、景點及十九區景物,濃縮在薄薄的鋁片上。四十件以中國傳統剪紙呈現的藝術品,分佈在酒店的每一層。一幅幅立體具象的人文風情畫,或許會有你和我的身影。
記者:王秋婷
攝影:林栢鈞
電梯門一打開,懸掛在牆上的鋁製藝術品直入眼簾。乍看以為是懸浮半空的傳統剪紙,實情是硬繃繃的電鍍鋁片。2mm的厚度雖沒紙般單薄,設計師Alan巧妙的切割技術卻成功欺騙觀眾。線條分明,人物場景形態活現,以激光切割把剪紙藝術的透空感展露無遺。
面前的傳統節日系列《盂蘭節》,遠看已知內藏故事。Alan說:「圖中的神功戲正在上演《六國大封相》。開初以為做給鬼睇的戲都很恐怖,但原來戲班多採用流行劇目,人鬼同樂。」形似鞋抽的厚鋁片上,置頂的有管理鬼魂秩序的大士王,中央為神功戲中的元帥和元帥夫人,置底的是金龍。空間有限,佈局簡單,盂蘭節的人物和活動共冶一爐,場面活靈活現。
鋁片神功戲 燈影油尖旺
另一景點系列,取材自全港十九區大街小巷。作品《大肚佛》以色彩班斕的旺角街道相片作背景,前面卻坐着一尊懶洋洋的老佛像鋁剪紙,一紅一銀,一新一舊,奇妙的落差讓人眼前一亮。繼續遊走到十九區系列,同是圓形的《油尖旺》由剛才的紅色搖身一變成了暗黑。聖安德烈堂、前九龍鐵路鐘樓、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太空館,充滿現代感。「鋁剪紙背後的圓形,我用只有四分一張紙厚的銀箔,逐張貼上,然後再噴一層保護膜,方有這種復古效果。」以現代科技表現傳統工藝,古今中西合璧的風情,也是Alan本身的投射。
從未學過剪紙的Alan參考大量書籍,研究中國不同地域的剪紙特色。集百家大成,揣摩出laser剪紙術。「事前先以電腦繪圖,遇到較複雜的圖案,我會親手畫草圖,如《中秋節》中火龍身上的香燭是我逐支畫出來的。有些圖案用電腦畫太呆滯,故要試勻各種畫法,頗費時的。」Alan要求甚高,由於不少作品關乎歷史背景,創作前他會作鋪天蓋地的資料搜查,確保零錯誤,如《車公廟》上的銅錢印着的「淳祐寶元」,便是車公處身的年份。
新派番書仔 緬懷舊香港
於新西蘭修讀設計藝術,Alan回港後加入家族鋁廠,累積了機械操作和產品生產的經驗。是次作品展,正是他活學活用的好時機。以往曾推出鋁製時鐘等功能性產品,如今回歸設計美學,把這種可回收環保物料推到鑑賞層次。自小留學海外,他對中國民間藝術認識不深,這次創作讓他發掘民間故事趣味,中西合璧萬紫千紅。「香港有很多傳統事物值得保留。我希望利用設計保存和呈現這些美。」
展出地點:隆堡柏寧頓酒店 銅鑼灣邊寧頓街13-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