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加強政府總部的保安,決定在政總東翼前面,人稱「公民廣場」的空地加設圍欄。本來是示威人士自由聚集的政府總部大門口,變得門禁森嚴。日後示威人士不能再通宵留守,號稱「門常開」的政府總部,進一步自絕於市民。
那地方本來只是車輛的落客處,迴旋處中間有個平台,上有兩支旗杆,僅此而已。誰知用來示威,卻是上佳的地點。反國教之後,兩年來廣場從沒安靜過。連google map都稱這裏是「公民廣場」,這名字到底是何時起的?
時間回到兩年前的反國教運動。2012年9月1日的「公民教育開學禮」在政府總部前的添馬公園舉行,之後反國教大聯盟隨即開始通宵留守政總東翼門外空地的行動。當時學民思潮三位同學已在此絕食兩天。其他組織十位代表也宣布加入。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的成員和大聯盟朋友討論往後的策略,特別是政總的定位。我們留意到,不少人說當時的政總令他們想起八九的天安門廣場,「廣場」二字能牽動支持者的記憶和感覺,我們何不順水推舟,把政總門前空地稱為「公民廣場」,每晚邀請不同人士主講公民課,號召支持者每一晚都來,凝聚更大的力量。
戰友拿來黑布一塊,義工在政總門外大筆一揮,寫上「公民廣場」四個大字,並把黑布掛在兩支旗杆中間。之後的,都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