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由戒指變成牛仔褲 - 彭浩翔

【七筆思議】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由戒指變成牛仔褲 - 彭浩翔

每次到日本旅行,總讚嘆日本人做事分工仔細。好像在街頭的垃圾分類,他們就處理得非常好;或是在咖啡店內,不管是塑料、紙杯,還是喝剩的冰塊和飲料,也會被仔細的分門別類去處理。
但問題是,你又很難把日本稱為是一個「環保國家」,因為我發現日本人同時有着一種病態的重複包裝傾向。不管是再小的一件東西,他們都要包裝再包裝,就像一包糖果,是否非得每顆都獨立包裝不可呢?每次吃一顆糖,都得浪費不少包裝物料,外層的包裝紙、內層薄薄的牛油紙,還有各種纏在上面的繩子等,讓我每一次吃零食時,雖感好味,但同時總會想到自己每次為世界帶來的破壞又是甚麼。
但相對其他包裝體積來說,糖果已經不算嚴重。早前我和太太到日本旅行,因為我們都鍾情Alexander McQueen的黑暗美學,聽說他的品牌在南青山開了店,於是就跑到那裏逛一趟。McQueen算是我最喜歡的設計師之一,可惜很年輕就自殺了,但留下了不少好設計,尤其是他創作的那些時裝秀,嚴格來說,其實已經超越了一個時裝表演,而是場視覺多媒體創作。

不用紙袋破壞原有思路

在店內,太太看中一枚銀戒指,於是決定買下來。可是每次於日本買下不少心愛的東西,在酒店退房時,又會出現一種罪疚感。因為在你把買回來的東西之包裝拆掉,塞進行李箱後,你會發現原來在購物過程中,已經浪費了這麼多紙袋和包裝物料。所以許多時候,我都着店員不用給我包裝或紙袋,就直接把貨品放進我背包裏。
可是日本人都習慣要按着規矩而行,要是你在付錢時告訴他們不用包裝和紙袋,就直接拿走貨品,他們都會很緊張,因為其腦內預設的程序沒有完整完成。所以每次當我提出這個要求時,店員總是顯得無所適從,臉上立馬浮現了「我很困惑懊惱」的表情。初時我還以為是我英文不夠好,或是他不懂英語,但後來發現,即使店員懂英文,我對這種簡單詞彙也沒說錯甚麼時,他們還是會有那個表情。太太說因為我這樣做是破壞了他們的原有思路,必須要讓他們整個思路都執行完畢,否則許多時候就是為了這小事而糾纏很久,有時候店員甚至表示要去請示一下店長或經理,確定真的可以不給客人包裝袋。
雖然我搞不懂,除非我的信用卡是假的,才要找店長或經理來處理,否則客人付了錢,只是不想要那個紙袋,為甚麼還會有這麼多疑慮呢?但太太為免麻煩,所以老吩咐我要在她付過錢後,才可提出這個要求,否則會讓她付錢簽卡的過程拖很久。但問題就來了,因為許多包裝物料都不會放在櫃枱,所以許多時候在店員處理付款找贖時,另一個店員就會同時把貨品拿到櫃枱後面的工作間內進行包裝,可是一旦開始了第一重包裝後,你叫停他,事情就更難辦。

日本人做事分工仔細,好像在街頭的垃圾分類,他們就處理得非常好。

要狠狠地阻止包裝文化

就像我太太買下那枚銀戒指,在遞上信用卡時,她一直着我別說甚麼,先讓她搞完付款。我本以為店員只會把戒指放進一個小盒子裏,然後再給你一個小小的紙袋,這樣我就可以直接提出不用那個小袋子,直接把那個戒指盒放進我的背包內,這樣也方便。誰知道在搞定付款程序後,才發現店員不單已把戒指放進戒指盒裏,還把戒指盒放到一個能放得下一條牛仔褲的紙袋中。於是由一隻戒指的體積,突然就暴升至比一條牛仔褲還要大。
我本來想放棄的那個紙袋,已被店員用絲帶綁好,更因為外面天陰(只是天陰!)之緣故,他們又在這個放得下一條牛仔褲的紙袋外,再套上一個更大的透明膠袋,免得紙袋被雨水弄濕。而為了讓紙袋的手挽能夠從透明膠袋中露出來,他們把透明膠袋上方𠝹開,可是因擔心下雨會從那個𠝹開的位置弄濕紙袋,於是又用膠紙重重的綑好。
店員把一重重的膠紙貼好後,我想即使我現在要求放棄這些紙袋,以他們的性格來看,那些物料還是不能再重用了,因為它們都已經被𠝹開或黏貼過,這樣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些不能再給顧客的舊材料。於是我只好嘆一口氣,把袋子拿走。我真不明白幹嗎為了一隻戒指,最後得抽着一個比牛仔褲還要大的紙袋。
回到酒店,我把包裝拆開,然後攤在地上拍了張照片。我後悔自己因為禮貌,而沒有打斷他們的包裝過程,我應該明確直接地說不(怎麼說得像被人性侵犯了似的)。我喜歡消費,但也會盡可能減少在消費過程中所附帶的罪疚感。我下定了決心,下次即使引起店員再多的迷惘和糾結,我還是要狠狠地阻止他們這種包裝文化。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那你不去買就行了,可是我不會放棄買東西的樂趣,但同時認為應該盡一點義務。但要讓日本店員離開他們原來的工作路線去思考,可不是一件容易達致的事情啊。

我和太太都鍾情Alexander McQueen的黑暗美學,聽說他的品牌在南青山開了店,於是就跑到那裏逛一趟。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