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航客機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死者家屬要索取賠償並不容易。據保險業人士指出,所有涉及恐怖襲擊及軍事行動的意外,個人所購買的旅遊保險及意外保險都會失效,無法索償。
以往客機被意外擊落的案例都顯示,死者所屬國家可以向施襲國家提出索償,但由於涉及外交角力,可能爭議數十年都未有結果。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一般旅遊保險及意外保險的條款都訂明,不包恐怖襲擊及軍事行動,有些條款更可能列明戰爭是不論是否已宣戰,也包括叛亂、革命、暴動、內亂等,意味這次意外,未必受到保險保障。羅少雄說,今次馬航被擊落的意外,若調查證實不涉及機師人為錯誤或客機機件故障,而完全是受襲擊所致,相信購買了旅遊保險及意外保險的乘客將不會獲賠償。
要施襲國家承認責任困難
他又表示,若乘客個人平日買了人壽保險或平安保險,不論責任都可以因身亡而獲補償。而一般而言,航空公司都有為乘客集體購買保險,因此意外後都會向死者家屬作出恩恤補償。在查明意外責任屬誰後,死者家屬亦可提出民事索償。
以往民航客機被擊落的個案,要施襲國家承認責任及賠償都十分困難。1983年9月1日,南韓大韓航空一架客機誤闖前蘇聯庫頁島附近領空,被前蘇聯米格戰機發射導彈擊落。
由於機上有28名日本人,日本政府曾向前蘇聯索價34億日圓。而在前蘇聯解體後,南韓政府亦於93年向俄羅斯提出索償,無提具體金額。但兩國索償至今都未有下文。
1988年7月3日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波斯灣被美國軍艦發射導彈擊落。美國事後拒絕承認責任,伊朗在國際法院向美國提出起訴,經協調後,美國在1996年向伊朗賠償1.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