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指定小巴國產催化器短命

環保署指定小巴國產催化器短命

【本報訊】環境保護署去年資助小巴和的士更換催化器,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指近日接獲同業投訴增加,指資助的國產催化器「短命」使用三至四個月便出問題,擔心排出廢氣會被檢控。
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主席黎銘洪,拿起環保署資助小巴指定更換的國產催化器,搖晃發出聲響,疑是催化器內部零件鬆脫;另有最少五具的士催化器,同樣損壞不能使用。

署方反指引擎故障致損壞

黎銘洪說,同業過去安裝的都是日產催化器,壽命長逾一年;相反去年環保署資助業界的國產貨,三至四個月便出問題,耗油量多近30%;部份小巴加速至時速50至60公里出現「唔夠力」。他說,有同業投訴安裝受資助的國產催化器,出問題後連帶其他機件受損,令同業得不償失,要自掏腰包出錢維修。
他指,國產催化器每具2,700元,較日本貨3,000元,只便宜300元,但國產貨沒日本貨耐用。他說,國產貨每次出問題,承辦商都願意更換。他擔心,有人試圖以舊換新「毀屍滅迹」。
環保署回應說,更換計劃在去年8月展開,今年4月完成;共有13,942輛的士和2,881輛小巴參與計劃,佔整體參與率80%。計劃旨在改善小巴及的士廢氣排放。截至今年6月,承辦商共收到31宗保用索償。
環保署指收回的催化器,經生產商及第三者調查後,均認為器件質素沒有問題,相信是車輛引擎故障做成催化器損壞,該署也覆檢了催化器的貴金屬含量,確定是達到標準。該署指索償個案屬少數的個別事件,認為毋須推遲執行管制,以免延緩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