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
本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已踏入十周年,一直享有獨家清算中心優勢,但面對近期如雨後春筍般冒起,相繼簽訂的亞歐人幣清算協議,本港在人幣市場的先行者「光環」,正逐步褪色。另邊廂,預計10月通車的滬港通計劃,及其啟動的人幣交易業務量,卻又為處於多邊競爭形勢不利的香港,重燃希望。
人行與金管局簽署的本幣雙邊互換協議,本港所獲人幣互換規模,在2011年底續約時(3年期)倍增至4,000億元人幣,是全球所獲最大互換額度的央行,足證內地對本港離岸人幣市場的肯定。
中港經濟越趨融合,加上政策支持,故即使台灣及本港主要區內對手新加坡,先後於2012年下旬及去年4月,獲人行授權設立人幣清算中心,亦未能威脅本港離岸人幣業務的領導地位;不過,作為全球最大外滙交易中心、歐陸時區橋頭堡的倫敦,4月簽訂人幣清算協議後,近月湧現的清算中心數目,似光速般上升。
中國不再單獨倚賴本港,作為人幣國際化實驗場的隱憂,已逐步浮面,承着滬港通這道及時雨,包括金管局及其他本地監管機構,自然全力催谷業界,全方位提升離岸人幣業務的規模及地位,並備妥各項人幣基建設施及彈藥,配合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