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高峯期出入滋擾三跑300船趕白海豚

工程高峯期出入滋擾
三跑300船趕白海豚

【本報訊】第三條跑道環評報告公眾諮詢期明結束,機管局強調透過緩解措施,可減低影響海洋生態。但環團指魔鬼在細節,報告原來提及工程高峯期至少有300艘工程船在工程範圍活動,加上高速船數量料連年上升,嚴重滋擾中華白海豚,「機管局只係講減船速,但係船隻數量咁多會造成幾大影響就輕輕帶過,分分鐘連附近海岸公園都俾佢搞到失去保育功能」。
記者:梁德倫

本報翻閱環評報告,指工程高峯期,即2016年第二季至17年底大規模填海時,每日會有180艘工程船出入北部水域,另更會有120艘躉船在該水域停留,工程範圍水域內會有100艘船隻往來。但報告指,因打樁項目不多,加上避開海豚繁殖期的3至6月動工,故噪音對中華白海豚影響不大。

每日有近百高速船經過

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李美華則指,除了多達300艘與工程有關的船隻外,報告附件也提出每日有近百班高速船經過龍鼓水道及機場北部水道,其中由機場海天客運碼頭出發往返的已佔近半,報告更預測高速船數目在未來十多年持續增長,「咁多高速船行經水域,加上工程船,成個北大嶼山永無寧日,點會對中華白海豚冇影響?」
她指,即使船隻轉用龍鼓水道也不理想,「到時逼埋咁多船,但竟然冇估計過船隻流量大增嘅影響,係低估情況」。國際海洋生物保育團體Sea Shepherd近日在香港量度港珠澳大橋工程施工時的水底噪音,發現水底噪音聲量極高,Sea Shepherd東南亞總監Gary Stokes指,海豚依靠聲納探測水底狀況,噪音如此嚴重難正常生活,更指當局「相信」白海豚日後會重返北部水域是一個隨便的承諾。

機管局僅表示限制船速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300多艘工程船數量已是保守估計,因工程範圍達900公頃,即北部水域有多達千多公頃水域要封閉,但機管局直至完工後才做補償措施,「開工到完工有成七年乜都唔做,連盡量控制船隻數量都唔肯」。他又指,工程範圍相當接近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但工程船隻及高速船的水底噪音傳播甚遠,「即係連重要棲息地都受影響,我唔明點解當局可以咁有信心白海豚第時會再返嚟」。
機管局表示,施工階段會限制所有工程船隻駛經工程範圍速度不得超過10海里,施工設備採取隔音措施減少對白海豚影響,並避免在白海豚生育高峯期進行鑽孔打樁。此外,工程期間周邊會設立250米24小時海豚管制區,若發現海豚於填海施工範圍附近出現,會立即暫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