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信(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錯信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前天發佈的政改報告一如坊間所料,極盡梁振英政權無視民意、保守之能事,將六月民間公投中70萬支持公民提名的民意「一錘打殘」。身為政改三人組之首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竟在報告中忽視了這樣強大支持真普選,支持落實公民提名的民意,是為失職,有負現時仍支持林鄭司長的民意。
林鄭月娥不論在上屆曾蔭權時期,還是在現時梁振英時代,民望一直居高不下,為整個政府的頭數位具民望,而又能與建制、泛民之間溝通的問責官員。早於2007年,她為發展局局長之時,已與社運界就皇后碼頭事件對壘,最後搬出一副願意與示威者交流的態度,在當時曾贏得不少掌聲,亦為她贏得「好打得」之稱號。
可是到了現時,林鄭雖然口頭上仍然維持「有商有量」的態度,但實際不斷迴避民意。不論學聯學民要求跟林鄭直接對話,還是參與民間公投的80萬人、七一遊行的51萬人、公民抗命的千餘人,林鄭亦從未認真回應這些訴求。是林鄭上了高位變了,還是香港人錯信了林鄭「開明」的形象?不知道,但肯定的是,林鄭必會為此付上沉重政治代價。
根據最新的港大民調顯示,政改三人組的民望和支持度不斷下挫,林鄭和袁國強的民望值更創了歷史新低。在過往的政改諮詢期間,政改三人組的民望值和支持度一直走勢平穩,似乎顯示他們在普遍市民眼中亦不過不失。然而在連串事件過後,政改三人組的民望下滑,證明了政改危機終於燒到過往民望高企的林鄭身上。在政改報告偽造「主流民意」、「普遍意見」下,林鄭民望看來仍有大量的下跌空間,看來「林鄭落台」的口號雖未至但不遠矣。
政改報告撕掉了林鄭一直以來與人和善,願意討論溝通的假面具。若林鄭再無視民意,堅持一錘定音的話,我相信香港人也不會退縮。最後社會出現更多的抗爭行動,責任在於政府,及林鄭為首的政改小組。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