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以及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御用大律師訪問英國,游說英國政府履行《中英聯合聲明》中的責任,協助香港爭取真正的雙普選,得到了比很多人想像中更為熱烈的回應。英國自由民主黨籍的副首相Nick Clegg會見了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兩人,而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亦特意邀請了兩人,就英國政府向國會提交的最新一份半年報告作供。
Nick Clegg會見陳方安生時,發表了英國政府在1997年主權移交後最強硬措辭的回應,指會以法律以至一切可行手段捍衞《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Nick Clegg有這樣的措辭,因為在英香港人是自由民主黨的主要票源之一。
在過往香港人國籍問題上,無論令少數族裔以及無國籍南洋華裔香港人有居英權的《英國國籍(香港)法一九九七》(British Nationality (Hong Kong) Act 1997),以至為其餘英國國民(海外)持有人爭取平權的運動,自由民主黨都是比較積極支持港人,因此亦令香港人比較願意投票支持自由民主黨。在英國反歐風潮席捲下,親歐的自由民主黨如果還不努力箍緊香港人的票,下屆將會輸得更慘。因此,Nick Clegg的回應,亦反映了香港人積極向英國國會反映意見有實際用處。
保守黨主導的外交事務委員會就香港問題作出聆訊,甚至邀請李柱銘和陳方安生作供期間,提出不少令英國外交部尷尬的提問,當然亦非突然之舉。即將接任夏偉林(William Hague)外相一職的國防大臣夏文達(Philip Hammond),很多人都強調他是疑歐派,但在對華立場上,他比原本被視為與Nick Clegg一樣反華的夏偉林更硬朗。而現時輔助夏文達的外交部國務大臣施維爾(Hugo Swire)更是軍人出身,英國外交部的領導層都由有國防事務背景的人執掌。
香港作為西方與中國關係的其中一條前線,保守黨明顯不像會維持現有的鴿派政策。為搶下屆大選關鍵的香港人票也好,新主事人的作風也好,未來英國只會更積極參與香港事務,而這次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訪英的時機,可謂十分適合。
自彭定康公開批評中國發表的白皮書以來,有部份人不斷散佈香港尋求英國協助無用論的論調。事實勝於雄辯,由彭定康開炮開始,至英國副首相接見陳方安生和李柱銘,至英國國會下議院就香港半年報告召開聆訊,都可以看到,在香港爭取普選的關鍵時刻,以現時英國政情論,逼英國介入香港普選問題,令國際社會站在香港人這一邊是有可能辦得到,而英國基於實利亦開始改變政策。反對香港就真普選問題尋求國際、特別英國協助的人,不但無助港人爭取雙普選,相反他們不斷潑冷水的作為,事實上是在削弱香港人爭取雙普選的力量。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