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牽動利益廣泛,必然面臨各種爭議和阻力。在整體改革方案遲遲不能出台情況下,國資委在周二拋出六家改革難度最小的央企名單,已有應付交差的意味。更值得留意的是,國資委在公佈方案時,首次為改革劃下「國有資產不能流失」的紅線,並表態壟斷行業不適宜搞股權改革,實質上已經宣告石油、電訊、電力等行業的改革很可能會被叫停,而整個國企改革的力度,相信會大為減弱。所謂國企改革,情況如香港政改方案一樣,只有原地踏步。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在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表示,「壟斷行業搞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一定要有底線和紅線,一定要有負面清單。壟斷行業和政策性很強的行業,應該放緩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的考慮。」他直指,因為壟斷利益屬於國家,如果開放予個人,等於是國有資產流失。
國企的盈利主要來自壟斷和政策地位,國資委將其歸屬於國有資產概念,「肥肉」不能與民共用,等於大幅提高國企改革的政策門檻。更有甚者,彭建國以中石化(386)加油站引入民資為例,指在未打破壟斷下就向私人開放,「等於發放一個印鈔機」。由於沒有話事權,中石化改革方案已經受到民企冷待,日後更可能被扣上「侵佔國有資產」帽子,更難吸引民資參與政策性強的國企改革。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