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本土 細說百年風流

守護本土 細說百年風流

【本報訊】越走越快的發展步伐,激發港人守護集體回憶和本土文化。中華書局推出《此時彼刻》,歷史學家鄭寶鴻以今昔圖片對比,紀錄港島中西區百年繁華,如酒吧林立的蘭桂坊,1953年時仍是掛滿「萬國旗」(晾曬衣服)的中式民居。居港多年的台灣人劉克襄則發掘購物和美食以外的「隱藏香港」,新作《四分之三的香港》意指香港四分之三區域是自然郊野,以手繪地圖和文字帶讀者穿山越嶺,欣賞風景之餘,尋找護蔭村民的風水林和背靠山林的村落。

「書香人情」展珍貴藏書

蘇萬興《老餅潮語》則承傳廣東話精粹,簡述「坐定粒六」、「阿茂整餅」等廣東俗語的出處和用處,熟讀後即使被罵「混吉」,也「定過抬油」。白卷出版社為新晉插畫家阿Cheap出版《舊時係香啲》,透過80後港女的童年回憶,回味放學趕回家看「閃電傳真機」和飛機在頭頂近距離飛過的「Good old days」。
另外,「書香人情」展覽,將百年前位於皇后大道中的首家商務印書館門市「移植」至會展文藝廊,展出最早於1920年出版的珍貴藏書,包括商務首套印刷書《萬有文庫》及《兒童畫報》等。部份70至80年代藏書,如梁羽生早期作品《冰魄寒光劍》及李碧華《青紅皂白》,則可在展區內翻閱。
看過展覽,可到神州舊書文玩「尋寶」。神州攤位放滿中港台三地的絕版書及舊報紙,經理歐陽文利說,部份書籍如錢穆的《人生十論》多次再版,《兒童畫報》的內容則早已過時,收藏價值遠高於閱讀,「買到返去都唔捨得揭」。另一珍貴書籍是1967年暴動時推出的《香港動亂畫史》,「後人嘗試重塑歷史,一定有遺忘,越論越狹窄,惟有當時嘅紀錄係最真實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