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政改的政法博弈論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政改的政法博弈論 - 利世民

今日,政府便會公佈政改首輪諮詢報告,之後就是由特首向人大常委提出修例;人大常委收課,就到本地立法。假如一切順利過關,人大循例將之備案,新特首提名及選舉方法才正式成為全國法律。
這一連串的程序,目的就是要確保北京對結果有絕對的控制。但是,世界上沒有不能破解的程序。各路人馬現在所爭取的,就是要在程序開始前,帶動政治辯論;讓政治的既定現實來向北京構成壓力。
政府和建制派強調法理依據,而民主派提出的是政治訴求;牛頭不搭馬嘴,雙方自然談不攏。政府和建制派,也不是不知道雙方在不同的層面去看問題,但是也找不到理由去改變辯論的軸線,去遷就對手。政府和建制派也相信,大多數市民只要有權一人一票選特首就收貨,並不關心有沒有提名權。
或許在開始的時候,政府和建制派對普遍市民取態的評估,不中亦不遠。但隨着事態發展的改變,加上白皮書事和新界東北兩件事,許多本來對政府和政改沒有太大感覺的市民,被激發起來。另一邊廂,也有更保守的市民,見到社會撕裂,因而對政改議題感厭惡。
政府和建制派或許覺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地爭取公民提名,是不妥協的表現。不過,換個角度看,卻又不得不堅持不退讓。有人說,能夠拿到甚麼,便拿甚麼。可是,我們又憑甚麼去知道北京的底線是甚麼? 就算說今屆沒有公民提民,下屆,再下屆,會有嗎?北京會承諾,讓香港人終有一日成功爭取嗎?客觀條件又是甚麼?這些具體問題,假如沒有高度施壓,可能永遠都找不到答案。
有理由相信,假如北京早有考慮過容許公民提名的條件,大可提出來。所以有理由相信,北京根本沒有這個前設。其實,北京要全盤掌握所有有關政治制度的問題,怕的就只有一個大家都不敢提的政治主張。不過,假如特首的權力分散而有限制,就不用怕選錯特首令香港走上不歸路,對嗎?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