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爆煲 隨時變咬人蘇

壓力爆煲 隨時變咬人蘇

【本報訊】剛完結的世界盃賽事,其中一個經典鏡頭,莫過於烏拉圭前鋒「哨牙蘇」蘇亞雷斯再變「殭屍」咬人。一般人或難以理解這種出位行徑,其實有些平日情緒平和的人,在極度壓力下會突然失控,做出過激及躁狂行為,如咬人、打人或不停罵人,隨時是患上間歇暴躁症。有精神科醫生指出,病人事後會感後悔,但不能自控下會一犯再犯,宜盡早求醫。
記者:陳沛冰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表示,不能單憑傳媒的報道斷症,但日常生活中,確實不少人像被稱為好好先生的蘇亞雷斯般,「平日個人都冇乜嘢,但處於緊張狀態下,壓力爆煲,就會情緒爆發性失控」。他指出,這些人會以平時不會做的粗暴及異常行為來發洩情緒,並可能是患上「衝動控制障礙症」中的「間歇暴躁症」(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

感後悔但重複犯錯

他舉例指,「踢波後衞同前鋒一定有拉拉扯扯,其他前鋒唔會咬人,但有人無情情咬人一下,反應同事件嘅嚴重程度唔成正比」;例如有人返工期間突然被解僱,「可能會去咬炒佢嘅人,或者有人唔覺意撞到佢,佢就打人一拳,好突然,事先冇計劃咁做 」。外國發生的校園槍擊案,不少槍手被指平日性格平靜,但卻突然大開殺戒,可能是患上間歇暴躁症。
病情輕微的患者雖然發作次數較多,在最少3個月內,每周有2次失控行為,如不斷罵人或言語上發脾氣,但不會傷人或損毀物件;嚴重者則一年內最少3次做出傷人或損壞物件行為。患者宣洩情緒後,精神放鬆時會感到後悔,知道自己「衰咗」,擔心惹官非或影響工作,但因無法自控而重複犯錯。
他指出,外國有研究指出,一生人中有4%至6%風險患上間歇暴躁症,較有15%機率患上抑鬱症為低。間歇暴躁症患者以男性較多,暫未知原因。臨床上較少接獲間歇暴躁症個案,因患者一般不認為自己患病,「平時唔係咁,覺得自己可能性格衝動啲」。若病人不求醫而繼續做出傷人行為,隨時要負上法律責任。
患者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病情,連續接受12次療程,學習控制情緒及接受心理輔導。藥物治療主要是服用血清素,因患者可能是血清素不足,難以控制衝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