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反貪不損經濟的偽命題

國策解碼:反貪不損經濟的偽命題

習近平上任超過一年,市場一度以為打貪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副產品,但結果是越演越烈,近數月更一周一驚喜,反腐動真格幾可定論。市場近月關注的,是打貪對經濟影響孰好孰壞,觀乎內地至今骨牌效應地牽連一個又一個行業,當中包括佔增長一半的房產及消費,過程痛苦實在沒有懸念,一味只想像N年後可能來臨的廉潔經濟,是不切實際。
對於反腐的經濟打擊,美銀美林上季初曾估計,行動已造成近萬億元損失,但亦有學者反駁指貪腐造成巨額稅收損失,而演變出來的畸型經濟不除,才是經濟及改革阻礙,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上周三直指所謂反腐造成中國經濟增長減慢,是「偽命題」,直指打貪意味解除政策管制,有利為經濟注入正能量。
站在反貪腐立場護航,當然理直氣壯亦博得尊重,但貪風在中國植根多年,要連根拔又不造成傷害,亦說不過去。目前反貪影響到的產業鏈,由白酒、高檔消費及飲食業,漸漸延伸至房地產,按數據指去年民間消費及房產分別佔中國經濟增長比例分別達35%及16%,意味即使是1%的影響,隨時是0.5%的經濟打擊,而且仍未談及可能觸及的固定投資項目,影響不容視而不見。
但說到底,反貪動真格背後目的仍是個謎,外國媒體關注是習近平的反腐近獨裁式,下馬官員背後又隱藏關係網,是倡廉潔抑或除異己未可知,倘為後者則隨時進一步阻礙市場投資信心,經濟損失則更難量化。

記者: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