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瑞銀首席經濟學者汪濤估計,中國房地產市場已踏入拐點,供需失衡下房產建設速度將放慢下來;若房地產建設投資減少每10%,將拖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5個百分點。
明天內地將公佈今年第二季經濟表現,她估計按年增長7.5%,第三季因為去年高基數效應回落至7.2%,而第四季地產投資減少效應開始顯著浮現,增長將下滑至7%;全年增長7.3%,低於中央7.5%的目標。
雖然內地每年新增2,000萬個城鎮人口,但她指出,中國每年樓市新需量只有約300萬套房,因為新增城鎮人口中的三分之一,屬行政劃撥由郊區變為城鎮,百姓仍在原房屋居住;另有相當部份是農民工進城,他們基本不會參與到城鎮購房市場去。此外,內地的住房投資性需求也在減少,因為民間已出現理財產品等其他投資途徑,以及在資本賬逐步放寬下,部份資金亦會流出境外投資海外房地產市場。
風險伸延至證券業
她相信中央對房地產政策仍會謹慎,只會低調地局部放寬個別城市限購令或降低首次付款措施;又會加速戶籍改革制度,提高需求。
至於內地影子銀行問題,亦有新發展,她指風險已由信託理財產品伸延至證券行業。內地證券行業去年的資產管理規模達3萬億元人民幣,不少到期的理財產品由證券行業的資產證券化理財產品承接。此外,利率較穩定,以及地方政府出手干預兜底,亦令今年影子銀行違約情況尚未顯著出現,但實質問題風險仍未解決。
汪濤又預期,下半年人民幣滙率表現平穩,升值空間有限。即將推出的滬港通對A股市場較有利,因為流向內地市場的投資額度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