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c Tech》
歌詩達郵輪「協和號」(Costa Concordia)在意大利吉廖島(Giglio)擱淺兩年半,繼去年9月被成功扶正後,昨天(周一)展開最後階段打撈行動──上水工程,令這艘比「鐵達尼號」大一倍的郵輪成功重新浮出海面。
在打撈專家斯隆(Nick Sloane)現場監工下,工作人員昨天開始將壓縮氣體泵進「協和號」兩邊船身的30個大型鋼箱,令固定在水底平台近10個月的114,500噸重的「協和號」上浮兩米,令船頭得以重新浮起。斯隆坦承「有點緊張,今天要看看我們的計算是否正確」。
「協和號」的上水工程估計需時6至7日,首六個小時風險最高,因為船身底部長期浸在水中而生銹,船身隨時彎曲或有裂開的危險,一旦有任何差池,上水行動將會嚴重受阻延。
船頭成功浮出水面,「協和號」將會被拖離平台30米外地方,工作人員再用大型鋼纜、鐵鏈,將兩邊的浮箱縛住,形成一個臨時船底,並開始清理船艙。假如天氣良好,工作人員最快在周四至周六再替鋼箱泵氣,令船身浮出水面,然後再清理各層船艙,並檢查船艙是否有結構性損毀或洩漏有毒廢料或燃料。
打撈出錯可致生態災難
「協和號」若成功上水後,兩艘拖船將會在下周一以時速兩海里的超慢速度,將郵輪拖往320公里外的熱那亞(Genoa),當作廢鐵拆卸。吉廖島水域是海豚及鯨魚的天堂,環保人士一直擔心,「協和號」擱淺後船身仍有大量腐壞食物和化學品,若打撈稍有差錯,洩漏有毒污水,隨時演變成生態災難。因此,打撈人員格外小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法新社
浮起「協和號」小資料
‧「協和號」重114,500噸,相等於2.5艘「鐵達尼號」
‧穩定郵輪,要用上36條鋼纜,每條58米長
‧來自26國共500人參與行動,包括120名潛水員
‧整項工程用上逾30,000噸鋼,是巴黎艾菲爾鐵塔的4倍
‧工程花費15億歐元(158.4億港元)